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求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求-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游戏的基本要素

空间和兴趣是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关注的两个要素。


空间要素,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象的情境,要有分工可以分担和扮演角色,有材料可以让孩子去自由的表现角色的行为,有规则的、 能够协调不同角色的行为,孩子之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处理他们的问题。


还一个就是有兴趣,他可以持续发展情节和行为,孩子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发展他们的情节。有的幼儿园经常表演活动,为什么表演后来孩子没兴趣了呢,因为老师让别的小朋友看着,不对的话就纠正他们。一个剧目表演到最后孩子们觉得没劲了,里面增加台词增加动作的这是允许的,只有这样孩子的表演才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刚说了一句和台词不一样的就有人去纠正他就没意思了,要给他空间和想象。


高水平游戏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十五分钟还是一个小时, 孩子们都能高度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时间不是关键,投入、专注的高度参与才是关键。如何才能做到投入、专注?幼儿感兴趣,适合他。儿童相互分配角色,在游戏中扮演合适的角色,是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师去分配角色,即使有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不会出现相互之间殴打、辱骂这些行为问题。儿童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去解决问题,协商的过程通常都是时间短,并且能达成一致。幼儿协商不来怎么办?两个人站在那里,是不合适的。我们希望孩子协商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逐步缩短,最后可以很快达成一致。

我们要避免老师做“法官”,跟幼儿说这个不合适,这没有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富有成效的游戏嗓音水平合理,幼儿能在教师善意的提醒下较易安静下什么是嗓音水平合理?现在有些幼儿园在教室里玩游戏,这个教室里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个是不正常的。要有点声音,他们可以相互讨论,笑出来也没关系的,突然爆发出来一个很响的笑声也是可以理解的,说明现在面对的情节特别有趣,但是不能老这样下去,这叫嗓音水平合理。


二、经验是核心追求


游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要愉悦、要高兴,也是为了获得经验。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要体现要让孩子愉快、积极地投入,更重要的所有活动不要问最后孩子获得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反复地玩,不见得幼儿能获得新的经验。

有的老师曾经举过一些特例,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下棋,每次选择他都下棋,而且下同样的棋。这些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但也要介入的。因为他们的经验单一了,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为什么他只下棋不干别的呢,你不能让别的活动有点兴趣?让别的活动兴趣高到他连下棋都觉得没意思,难道这不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吗?对这些孩子,要有游戏的方式。


年龄越低越是要通过直接经验来进行,所以游戏化活动用游戏化方式来展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要求我们关注过程、关注情境,一定要在过程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因此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不能让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那听老师讲解,这是不合理的,这是小学化倾向。幼儿要在情境当中学习,在行动当中学习,幼儿的学习应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孩子的玩不是无聊的,他们的玩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在玩游戏中不断获取经验,这种玩是投入专注的,可以让他获得新经验。在哪里玩、玩什么、如何玩,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师要有设计能力,老师要有目的意识,老师还要有计划的能力。不能把学习和玩绝对对立起来,玩和学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过多地介入游戏就难以落实游戏的精神,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自由权。


课程和游戏是相互生成的。约翰逊说:“自由游戏或自发游戏期间经常生成课程,幼儿园的游戏几乎与课程是同义词”。游戏与课程几乎是分不开的,因为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孩子经常在生成新的活动,在获得新的经验,所以对两者不要区分的太清楚。


老师安排空间、时间和材料,以便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获得对每一位孩子有益的经历和活动。老师在安排材料的过程、在安排游戏的过程其实就在安排课程,它的目的是在自然性的环境下为全体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游戏既是一种学习的媒介,也是一种适合于发展的实践,是能够适合孩子、让孩子能够获得有益经验的一种实践。



三、游戏质量的评价标准


确定教室里面“儿童经验的连续性”。游戏要促进“儿童经验的连续性”就意味着游戏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换游戏的材料,让孩子在今天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今天的经验跟明天是不同的,明天的经验跟后天是不同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游戏材料要不断变更,这才有可能让经验是相互连续的。


有些幼儿园区域放在这里面一个学期没动过,没增加过材料,这是不合适的。游戏材料的更替的速度要看孩子活动的状况,更替的基本依据就是孩子活动的表现。资源库是材料更替的支持,所以幼儿园要有资源库。


四、课程游戏化的意图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五、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

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 。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

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 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 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 ”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缺陷。

?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

?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七、课程游戏化的误解


误解一:增加教师指导下的游戏


把游戏当做教学一样,来周密地设计,老师来指导,把游戏变相变成游戏的课。我们要让游戏的活动因素不是像教学一样地去设计、去控制游戏、去强化各类游戏的目的、强化教师的指导。不是的。游戏本来是自由、自主的,教师不要过多的去介入,不要清清楚楚地去确定每一个游戏的目标。游戏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幼儿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游戏是开放的,游戏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开放的。


误解二:提出要增加游戏课


这千万不能干,课够多的了,不能再增加。在所有的活动中增加游戏环节,不能一概化,有些活动是可以的。所有活动太累了,当然我们可以让所有活动变得有趣。


误解三:进行游戏设计组织的比赛


这个不要干。游戏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班和班之间都是不一样,它是根据幼儿园班级的情境来的,是比赛没办法比的。如果比赛了,就意味着比教师的主导性 谁强,这个要避免的。


误解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


游戏计划要有但是不要过多细化,游戏应该是开放的。你只要把材料放进去,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如果说游戏活动和我们平时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游戏在于孩子对材料自由地操作、获得多样性的经验, 有些经验你想都想不到,所以它是开放性的活动。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总结归纳,就是领会游戏精神的内涵。另外一个要在落实《指南》的总的背景下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推进游戏化项目要与《指南》的学习有机结合。


八、课程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


课程游戏化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

生活、游戏、活动及经验他们是相互关联的。首先要更多关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要聚焦到幼儿多感官、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活动上来。第二要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让幼儿投入到有趣、有效的活动当中去,充实幼儿新的经验。


每一位老师都是有创造性的,在活动的组织上及活动资源上有创新,鼓励探索和发现,不同班级要有不同。如果一个幼儿园所有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有的幼儿园、教研年级组的利用太强大,一做所有班级都一模一样,这不合适。每一个班都应该有创新,然后相互借鉴。


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思想,把活动过程还给孩子。要真正地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越强的生活性,这位老师就越有专业性;越是让孩子获得经验的人,她的教育水平越高;越是强调过程,他的质量越高,一个是强调适宜的,它的生活越好。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焦点在于幼儿,幼儿的行为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思想和作为。一个班上教师的水准怎么样,看幼儿就行了。她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如何干的,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师是什么样的。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出发、从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跟发展。


游戏化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幼儿园老师专业的提升对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非常重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这个文件大家要学习,这个专业标准文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是有要求的。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幼教名家和名师学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儿童游戏之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