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踢猫效应”?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家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踹了一脚在旁边打滚的猫,猫跑到街上,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为了避让,撞伤了路边的孩子…
当一个人内心有不满情绪,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牺牲品–“猫”,而“猫”受到的委屈和不公等负面情绪,又会以某种伤害继续传递下去,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其实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02
老师如何避免因
“踢猫效应”伤害到孩子?
任何人都会有不良情绪,教师也不例外。
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来自家庭、来自社会,但更多地是来自教育教学工作。
可是,在班级里,幼儿与成人相比,自然是处于弱势的“猫”,根据踢猫效应所揭示的原理,我们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识别并消化,避免幼儿被我们的负面情绪的伤及无辜。
教师不是神,也要食人间烟火,遇到事不可能完全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但是我们可以共同向这个方面努力,管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
稳住:深呼吸,数数
当你生气时,深呼吸三下,并从1数到10。如果数到10还在气头上,那么,请继续数到100。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帮助自己稳定情绪。
2
暂停:停止一切师幼互动
有些人说:“生气时,不跟孩子们说话就好。”我要说的是——仅仅不说话是远远不够的。当你生气时,应该停止与孩子的一切互动,包括不说话、把愤怒的视线从孩子的身上移开,等等。因为虽然没有责骂孩子,但你的神情姿态仍然有很大的杀伤力,甚至比语言更具有杀伤力。一个孩子被你恶狠狠地瞪上几次,所带来的心灵伤害可想而知。
3
隔离:请情绪假
教师因家庭突发事件而情绪失控,可暂不带班活动;教师在处理与同事、家长、园长的矛盾中情绪失控,可暂不带班活动……其带班工作可由其他教师暂时顶替。该教师可以去做些不直接面对孩子的工作,以调整其心态。请情绪假可避免教师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甚至做出伤害孩子身心的事。
4
疏通:情绪上头室外走
不良情绪不能只堵不疏,否则就是积分兑大奖,但一定要注意,要用不伤害其他人的方式来排解,比如去操场跑两圈、大喊一声、看看园子里的花花草草、打个电话给好朋友倾诉,总之,感到情绪不对时,要迅速离开问题现场,尽可能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在平静的自然里有助于恢复情绪。
5
平时修炼:多多拥抱积极情绪
多读书、修身养性、多运动,多亲近自然,多与积极、阳光、乐观之人对话交流,成为积极情绪拥有者。
【申请加入“幼教云”】
亲爱的各位园长、投资人,如果您想全面提升幼儿园运营管理水平,如果您也想跑赢中国幼教新十年,欢迎加入壹点壹滴,加入“幼教云”。(点击此处,申请加入“幼教云”)
点击下方图片
申请加入“幼教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