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教师和家长就像合伙人。有些事情,单靠教师是做不到的!
尤其是假期到了,家长的作用就更大了。
这些话,老师想说给家长听!
01
暑假是“假”
很多家长似乎忘记了假期是“假”。
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兴趣班轮番上阵,作业厚厚几本。假期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放松身心、好好休息的。如果把它变成了“换一个地方学习”,可就变了味道,于孩子的成长和长远发展无益。
暑假是孩子的,暑假的主人是孩子,在对暑假的计划以及体验中,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确实,孩子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想得不够全面或是深刻。家长可以适当引导、沟通,一起讨论安排暑期计划,但一定将孩子的意愿充分考虑,因为暑假是孩子的。
02
安全是第一位的
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约法三章”。
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出去玩、去哪里玩、什么时间回家,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什么玩具能碰、什么玩具不能碰,都要做严格的规定。
出行和旅游时,手机该放放了,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尤其是带孩子游泳,一定不能离开视线,一分钟都不行,有不少令人惋惜的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家长监护不力。
03
规律生活很重要
保持规律作息,不仅是为了健康和好习惯。还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参加任何兴趣班都重要。到底有多重要呢?↓↓↓
家长们最常抱怨的问题:
“我的孩子老是磨磨蹭蹭?”
“我的孩子毫无自我控制力?”
“我的孩子老是坐不住?”
“我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
“我的孩子没有专注力?”
“我的孩子学东西没耐心?”
……
这些问题可能多多少少都与孩子是否拥有一个稳定作息的家庭生活有关系。
因为规律能带来稳定感、清晰感、安全感以及秩序感,在可预期的生活中,孩子更容易感到平静、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发展内在驱动的学习力。
所以,报再多的兴趣班,如果孩子没有专注力,没有自发的主动学习力都是白搭,规律生活正是孩子发展学习力的第一要素。
暑期,孩子绝大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长更应该重视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不仅为适应新学期做准备,更为了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
04
不要再“失陪”了
暑假,家长不要再“失陪”了,如果可以,尽量陪陪孩子。
不过,有的家长反映,假期里,陪孩子多了,家庭的亲子关系反倒是亮红灯!尤其是夏天火气旺。
这个时候家长可要注意好态度和方式。
不妨和孩子一起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最快乐的事应该就是夏天和小伙伴一起在郊外捕蝴蝶、晒太阳、看云彩了。
不如和孩子重新来一场这样的体验,既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又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
带孩子看外面的世界一起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加速成长!
体验永远是最好的老师,眼睛看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眼界和视野开阔了,心态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了。
05
和孩子一起做计划表
暑假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很快就过去了!因此,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暑期计划,先和孩子沟通,孩子想要完成什么心愿?想要get什么新技能?再根据这些目标制定每日计划。
06
多陪孩子读读书
爱阅读的孩子首先他以后的语文成绩不会太差,因为长期的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幼儿园的孩子读几本绘本。上了小学的孩子可以开始读名著。如果拖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阅读的效果就不怎么明显了。
与其花钱补课,不如鼓励孩子阅读!
07
鼓励孩子多运动
暑假期间不仅要吃好、玩好更要锻炼好。
运动对孩子的成长可以产生多重效应。一方面,经常运动的孩子身体一定不会差!健康永远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任务。
另一方面,运动能够带给一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人的自信和挑战意识。
08
和老师密切沟通
最后,如果假期遇到家长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可以在合理时间内,与班主任老师保持沟通。只有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及心理上的细微变化,老师才能更好地调整方案、因材施教。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暑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