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师来说,带班的劳累程度不是取决于班级孩子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这届娃娃里,“熊孩子”的数量。
有一些孩子,特别容易在不合心意时就发脾气摔东西,一出门就疯跑不听话,时不时还跟人打个架,在班里一天能听到他们被告状10次以上……
每个幼师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段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故事。
麻烦和问题也是孩子学习的契机
让隐性学习变得有意识
事实上,孩子们面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知道,有太多的好奇,于是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制造出一些“冲突”或者“麻烦”。
如果我们引导得当,就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树立规矩、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个麻烦和问题背后都隐含着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冲突摆平,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些机会引导孩子成长。
通过突发事件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关键事件教导法”。
什么是关键事件教导法
当熊孩子打架时,几类常见的处理方式……
快速省事型
老师,小明打我!
什么时候?
刚才做操的时候
他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一会儿批评他!
贴标签型
老师,小明打我!
是吗,打哪儿了,我看看?
踢我腿了
小明就爱打人,以后离他远点儿!
调查事件型
老师,小明打我!
他为什么打你?
我我拿了他的笔
你不应该拿别人东西的
可我喜欢他的笔
喜欢让你妈妈给你买,不要拿别人的东西。
(原因清楚了,可是孩子依然不知道以后碰见这类事情怎么处理。)
否定孩子型
老师,小明打我!
他为什么打你?
我不知道
你是说他无缘无故就打你了?
我拿了他的笔
这就难怪了,谁让你拿了人家的笔。
(孩子得不到成人的力量)
这些处理方式,虽然短暂解决了问题,让孩子不再告状,
但其实教给了孩子什么呢?
这些方式局限于事件本身,孩子从中学到的是机械的、有偏差的思路和方法。
老师示范了情绪化处理行为与归罪于外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孩子系统思考问题,同时也培养孩子负能量心态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能,处理不了这样的问题,有事问老师即可。
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关键事件引导法
老师,小明打我!
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打你?
他就是打了我
你是说他无缘无故会打你?
嗯,是我先打了他一下……可我打得很轻
你为什么打他?
他不让我看他的书!
如果一个人要看你的书,你不想给,他就打你。你是什么感受?
生气,可是我想看那本书,他那么小气!
一会儿再说书的事。现在我问你:小明不给你看他的书,你打他对吗?
不对
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好!现在咱们说说书的事。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吗?
不知道
你怎样才能知道?
我可以问问他
那你明天问问他吧,看看他是否愿意告诉你。
整个过程,老师只是在提问,既没有简单地批评也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来一个办法,老师没有对办法做评价,而是鼓励孩子试一试。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老师还要继续追踪……
第二天:
关键事件引导法
你问了吗?
问了,他说我从来不让他看我的书。
你想看他的书是吗?
他有些书挺好的,而我没有。妈妈不给我买。
咱们过后再说这个。现在我想知道,你怎样说或者怎样做,李明才会给你看他的书?
大不了我不再跟他玩就是了。
这样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
嗯,小明不再愿意做我的朋友了。
你想让他做你的朋友吗?
想,可是他不让我看他的书
你怎样做,李明才会给你看他的书?
我可以拿我的书给他看?
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你去试试吧。
这位老师跟孩子的对话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教育方式从“告知”到“启发”
2. 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超越事件,提升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4. 超越事件,培养解决问题的正面心态
5. 家长示范了理性、客观、全面的解决问题的心态
6. 将“坏事”变成教育成长的“好事”
面对一件事,老师如何处理,怎样跟孩子对话,背后都反应了一套思维方式,这套思维方式也会原封不动地通过老师跟孩子的对话传递给孩子。
所以,关键事件教导法,表面上是在处理事情,实际上我们是在教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
欲知关键事件引导法实施的步骤和具体方法,敬请关注下期推文《关键事件引导法(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