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不让你吃冰激凌?奶奶给你买,咱不让你妈知道。”
“多大点儿事儿啊,你看孩子都快哭了。”
“不让你看电视?等你妈出门了,爷爷帮你开。”
……
想必各位年轻妈妈对这类话语都不陌生,有时候也会觉得无奈。而我要说:“听孩儿他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有人会反驳:孩子妈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当然,也不一定全对,但是,不可否认,孩子妈妈永远是对孩子教育最上心的那一个。
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由于“隔代亲”,又没有年轻的父母那么科学的育儿理念,再加上“你们都是我带大的”那种优越感,他们不愿意听从年轻妈妈的育儿理念,这往往也是家庭教育矛盾的导火索。那么,怎么才能在家庭教育里做到“听孩儿他妈的”?小编来支招。?
1.拉拢“爸爸后援队”
如果家里的教育者不唯一,那么妈妈们贯彻育儿理念最好从“爸爸后援队”开始。夫妻俩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只要妈妈们有理有据,拉拢的难度不是很大。相信爸爸们也明白: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她们的建议无一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值得倾听。
接下来,育儿沟通工作就可以明确分工,分头进行。姥姥姥爷的沟通工作由妈妈来做,爷爷奶奶的沟通工作由爸爸来做。
2.沟通要潜移默化?
爸爸妈妈可以转发一些育儿文章到家庭群,给家里老人一点一点地灌输科学育儿的概念。可以把孩子妈妈的教育观念当成某某专家说的,也可以多讲些别人家的事例给老人听,如:
“某某专家说了啊,得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啊!小区里有个小孩穿开裆裤的时候被毒蚊子咬了,还上医院了呢!”
跟家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说,比妈妈直接说一万次还要管用得多。
3.尽量强化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如果沟通未果,家里老人依旧无法接受科学的育儿理念,父母就尽量强化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一次小型同学聚会上,娜娜带了孩子来,4岁的孩子很闹腾,一直在饭店的沙发上翻滚。娜娜吃饭时抱怨:孩子被奶奶惯坏了,一点规矩都没有。但是她只是一边抱怨一边默许。正确的做法是:她应该告诉孩子这样做会打扰别人,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正确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正向教育,孩子才会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芳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