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棉妈
比缺席爸爸更可怕的是诈尸式育儿。
左盼右盼,终于盼到孩子开学了,儿子今年初二,过完暑假就要升初三了,最近作业开始变多,每天晚上都要写到11点以后,有时候更晚。
晚上儿子在书房写作业,我照例在旁边陪同,有时候儿子不会的题,我会帮着讲一下,我是研究生学历,应对儿子的数学、应有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作为一名资深陪娃写作业的宝妈,我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有时候同样类型的题,讲了几遍他还是不会解,我也会吼叫一番,虽然事后会后悔,可当时当刻就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不,我又没忍住嚷了儿子,我们母子俩在书房争论,这时候爸爸突然进来了,他对我说:你看看你,除了吼孩子还能干什么?你就不能耐心一点吗?
这种情景往常也出现过,但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忍着不发声,我为这个家、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原来我在他眼里就是个“除了吼孩子什么都不会干”的欧巴桑!
那天晚上,我与儿子之间的战火转移到了我与老公之间,我们开始大吵,许是压抑时间久了,越吵越委屈!
自从生孩子之后,我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单位多次升职的机会我都放弃了,而我的老公,除了上班就是甩手掌柜,在家的时间都交给了手机和电视,在沙发上坐的的时间都比陪孩子的时间长。
这也罢了,他不管孩子的教育,我来管,可每次遇到点什么情况,又跳出来指手画脚。
忙点累点无所谓,这种感觉好像我是家里的保姆,他是领导一样,平时没问题不说话,出现什么状况都怪到我身上。
自从那天晚上吵完架,我们就彻底进入冷战状态,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表面上看,夫妻二人似乎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生争执,进而进入冷战状态,但实际上这种家庭结构、家庭分工就是不明确的。
-
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如何养出优秀的孩子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爸爸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爸爸都像是“隐形人”般的存在,妈妈独自扛起来育儿的任务。
所以网上流行这样的段子,孩子放学回家后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回来了!
发现妈妈没在家,第二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上天给你了一个缺席的父亲,就会赠送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只会养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很多人都感慨:媳妇结婚前温柔可人,说话轻声细语,现在像是变了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
不是媳妇变得爱发脾气了,而是没有人与她一起分担。从宝宝刚出生时晚上数次起来喂夜奶,再到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然后开始上学,这些琐事加起来会让一个妈妈变得崩溃。
孩子打翻了一杯牛奶,为什么妈妈会发火?妈妈之所以发火是因为她既要教育孩子下次拿稳一点,又要把孩子打翻的牛奶收拾干净。
假如爸爸在家,看到孩子把牛奶打翻了,立即拿来抹布收拾干净,妈妈怎么会发火、失控呢?
有个朋友,从孩子出生起她就自己带孩子,老公什么都不做,有时候朋友会一边哭一边做家务,一边管孩子,可老公仍然无动于衷。
朋友说:有一次我让我闺女去挠我老公,人家还是在那里呼呼大睡,挠都挠不醒,我就彻底放弃了!
这是多少宝妈的真实写照呀!因为老公的长期缺席,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
比缺席更可怕的,则是“诈尸式”育儿!
就像文章开头宝妈的哭诉一样,感觉自己在家里就是个保姆,平时爸爸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遇到事儿了开始指责宝妈这里不好、那里不对。
这种相处模式,才真的让人崩溃!
傅首尔在《奇葩说》里面讲到诈尸式育儿,声称这类爸爸素质极差,不陪孩子就算了,更可恨的是,你含辛茹苦养孩子,他经常出来打劫!
这种爸爸基本上都是大男子主义,享受妻子的照顾,享受儿子的尊敬,但自己又不想付出,还想显示自己的家庭地位,于是孩子爱批评了,他跳出来说话了:你能不能有点耐心?
正如《安家》里面的宫蓓蓓,生老大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丈夫没有帮过忙,生了老二,请公婆来带娃,平时不做家务、不管孩子的老公开始指手画脚。
其实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不光是陪伴,而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避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就是父母的性格、行为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
那些夫妻不和谐、经常吵架的家庭,将来子女的婚姻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影子。
这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的印记,在一个家庭中,爸爸长期缺席,总是对妈妈的行为指手画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女儿,将来很容易成为妈妈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如果是儿子,将来也容易成为爸爸那种大男主义的性格。
-
爸爸要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爸爸在家庭中的责任,不是对妈妈指手画脚,而是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爸爸对妈妈的行为挑剔、指手画脚,并不是承担了家庭责任,而是一种“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在这类男人心中:女人是头发长见识短,生活的琐事你要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我要给你把握方向,你做得不好了,我随时可以批评指责你。
这是不对等的,爸爸承担育儿责任,是需要肩膀上挑起更多的责任。
下班后,宝妈在做饭,爸爸能够主动陪孩子玩儿。
晚饭后,爸爸主动去厨房收拾碗筷。
孩子写作业时,爸爸也主动陪孩子写作业。
周末主动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陪孩子出去玩儿。
爸爸做得越多,妻子心情就越好,妻子情绪稳定了,才能给家庭好的影响。
这才是一个家庭良性循环的样子,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果你跟我一样想做个会赚钱的全职妈妈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