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开学了,孩子们回到园里,被子包、轮胎车、葡萄架、柿子树,熟悉的事物带孩子和老师们进入新学期的生活。
家长问:小芭老师,孩子4岁3个月了。我发现现在比较难带,不能如他所愿,他会生气然后提条件。
比如,他在书店看到了喜欢的奥特曼画册集,我说妈妈在网上给你买,这里买不划算,我们每个月用来买玩具的钱如果在这买了,买其他的玩具就会变少了。
他不耐烦地说:“哎呀我不想在网上买,那就买个这个(其他小书)然后再在网上买那个(画册集)。”
我想对孩子来说从网上买不能马上得到确实会比较难受,而他也做出了让步,就给买了(小书)。现在他很喜欢去店里买玩具,我规定了每周周末可以去买一次。
还有,有时晚上时间比较晚了,不想再带他去楼下玩了,拒绝他,他就会哭闹,然后说:“那就给我吃个零食,吃个零食还是下去玩,选一个”。
这是正常现象吗?有时候他提出的条件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只能拒绝他,而拒绝他他就会很难受。
想听听小芭老师的看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怎么相处?
小芭答:你好,看你的描述,娃的学习能力很强,讨价还价和「两个里边选一个」运用得炉火纯青。小芭不是在说反话,是真的这么看。
回复你的两个问题,
1、这是正常现象。
想让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是正常的;
从跟父母家人的互动中学到讨价还价,是正常的;
愿望得不到满足时、被大人拒绝时很难受,也是正常的。
2、跟哪个年龄的孩子相处,都会有需要拒绝孩子的时候。
你好像不确定该不该拒绝孩子,担心孩子会难受。
孩子难受,会怎样呢?难受真的可怕吗?
小芭对作家东东枪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网友问:枪总,怎么可以度过痛苦?
东东枪答:你度不过痛苦。痛苦会度过你。你再等等。
这句“痛苦会度过你”,小芭认为可能是真相。无论是痛苦,难受,快乐,生气,都一样,都是会升起然后落下,都不会常驻,都无法常驻,除非有什么东西维持它不落下。
什么东西可能维持它?
当孩子生气时,哭闹时,提条件被拒绝时,我们「担心孩子会难受,受不了孩子哭闹」,或许就是能维持这些情绪、维持孩子讨价还价这一行为的东西。
不跟孩子讨价还价,孩子就不会一次一次练习讨价还价,不会越来越擅于讨价还价,不会把心力花在跟大人讨价还价上。这不是说要冷冰冰地或者强硬地拒绝孩子,在妥协、讨价还价和强硬拒绝之间,还有一片空间,我们有可能做到理解、温和、坚定。
理解孩子想要某个他以为好的东西,理解孩子具有人类普遍的特点——想要物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的东西。
●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