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石头妈
01
这是两个又明确但又很难界定的词。
用心去体会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成长是过程,成功是结果。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孩子时,所能帮助孩子的是在他的成长上,还是他的成功上。
我选择前者。而后者,如何定义,得靠他自己来完成。
一个妈妈问我:我孩子期末了还不复习,我让他复习他也不配合,我该怎么办?
我反问:你是想让他成长,还是想让他这次考个好成绩(成功)?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长,则会问孩子对这次考试是否有他自己的目标,然后自己是否有计划该如何达到它。如果你只想让他这次有个好成绩,那么大可以用过来人的经验帮他制定学习计划,然后每天监督,物质奖励,软硬兼施,用足计巧,让孩子臣服。
关于怎么样成功,人们做了大量的探索。
比如以前:失败是成功之母。
比如现在:成功是成功之母。
但我想说:成长是成功之母。
02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出错都是正常的。可是当孩子出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以前从未意识到,本着教育的职责,我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指出来,可是,儿子却并不是每次都可以接受的。「他真是太不虚心了/他太好面子了/他真是听不得批评,只能顺着说。」
可是前几天,在和儿子聊天时,当我问「为什么有时不考虑一下我提的意见是对还是错呢?」
儿子的答案让我出乎意料:「妈妈,我希望在错的时候,你能提出来,我好改,但是我却不喜欢你的语气,指责我,好象我很糟很糟。」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口气,真的是这样的。有时,当孩子出错时,在他不自知时,只需要提醒一下;当他自知时,我甚至可以闭嘴。而我却往往带着情绪把他的行为给他贴了一个大标签。
刚意识到这个认知时,儿子和爸爸又提供了一个例子。
儿子下车竖着盒子拿着电子百拼,却没发现零件从缝里掉了出来。爸爸在后面发现了,叫住他,大声地批评:「干什么事都不仔细,你看,掉了一地。」
儿子从发现掉了后想尽快收拾,到后来听到爸爸的指责后开始变得对抗。虽然儿子不吱声收拾好了,但却不再理爸爸。
第二天,他跟爸爸说:「我当时知道错了,但真的不是我不仔细,我当时觉得夹着可以更紧一些呢,没想到掉件了。我真希望你当时能好好和我说,蹲下来帮我捡。」
我仔细体会了一下我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地指责,心中喜欢贴标签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内心还是不能接受错误,内心深处只能接受正确。所以,当出事时,情绪就这么随着话出来了。
指责=指正+情绪,这个公式成立不?
03
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
前者一般喜欢和耕耘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往往是和投资是一家的。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对孩子的付出呢,是像农夫一样的耕种心理,还是像投资商一样的投资心理?
如果是农夫心理,我们会尽力去耕种。当收成不好时,绝不会对土地破口大骂,指责土地的无能,只会想到调整作物,施肥养地。地肥、作物合适,其他生物条件充足,必然会有收获。
如果是投资心理,则会计较投入和回报率的比例是否合适,在教育中必然也充满了对回报率的期望。
前者的重点在于因,后者的重点在于果。
我们想要哪一个?
04
或许有些伤痕在我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直在追寻着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办法。如果有些我的方法让孩子感觉痛苦了,我就会尽量去避免。
后来发现,像我这样的家长很多。
比如,有一位妈妈告诉孩子在大人说话时不要插话,但在实际中,当大人说话时,孩子还是想插,如果等得时间长一点,孩子就会痛苦地大叫。
于是这个妈妈只好停止谈话,安抚孩子。然后想有没有不让孩子痛苦的方法。结果这个插嘴问题就好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
这个例子我在别的帖子里也举过,有的家长讨论说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才会喜欢插嘴。但这个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讨论的重点是: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不能有痛苦吗?
其实在很多给孩子建立界限或者规矩的过程中,孩子是会遇到一些难受、难过的,这些难过就象是一个人会饿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事。
平常我们一般都能接受孩子饿一会儿,那能接受孩子经历痛苦吗?如果不能,那么就要面对一下自己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
05
前一段时间在群里和朋友聊儿子的事时,被人一连串质问。我很受伤害,好多天没再上线。后来我仔细体会了一下当时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我感觉不到她想帮我,而只是想证明我是错的。」
说完这句话,我自己都愣了。因为我感觉到我也经常对孩子在做同样的事。尤其在孩子没有听从我的意见时,我就常常抱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心态,等着事实证明孩子出错,好让孩子听从自己。
记得以前看美剧《成长的烦恼》中有一段,Mike非常郁闷地对他的父母说:「对,对,你们是对的,这也是最让我生气的,每次闯了祸后,都证明你们是对的。」
当时看到这段我哈哈大笑,相当地认同,现在却感受到了孩子的一种受挫感,而同时伴随着一种反抗情绪。
所以,扪心自问,我们在对待孩子的行为时,是在真诚地帮助他呢,还是只是在证明他是错的。前者会帮助孩子成长的,后者却只能让孩子更受挫。
好课推荐
▼
▼
课程有音频视频两种模式,随您所选,365天循环回放。『隔代养育』课程购买咨询请微信联系“跃儿学堂小助手”,微信号yueerxuet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