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留言来问小芭,孩子特别害怕别人抢他的玩具,在群体中害怕孩子王,到底该怎么办。也有的家长把类似的情况归结于安全感不足。带着一个妈妈的问题,小芭采访了芭学园的教育督导,看看她们怎么解读。
文/小芭
家长问:孩子三岁多了,最近带他去积木亲子课,积木被一个比他大的男孩抢走了,儿子变得非常激动。后来小朋友多起来了,那个男孩在那抢着收拾玩具,儿子哭哭啼啼的非要我陪他在里面才行。总是很担心自己的玩具被抢,也很害怕孩子王。被抢了玩具,我都会带他去和小朋友讲道理,有时能要回来。看到孩子伤心,我问他还上不上积木课?
这是宝宝安全感差的表现吗?还是孩子觉得外部的威胁大,有妈妈陪着才安全?
答:从这个案例,看到妈妈认为自己孩子是没有力量的。如果成人这样看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用这种观点来评价孩子的所有行为,于是就会无意识找到很多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这种认为孩子弱的观点一旦被证实了,成人就总想针对这个“弱”去做点什么。
第一种可能是会拼命鼓励孩子强大起来,这种鼓励如果做得不好就成为一种强迫,唤醒了孩子更加去关注谁强谁弱的问题。孩子与别人产生互动时,孩子不是完全投入到自己发展所需要的活动中,而是注意谁比他强,谁可能会欺负自己,自己可能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孩子的这种状态在成人看来就是胆小,没有安全感。
第二种可能是成人认为孩子是弱的,就会不自主地保护孩子,希望他将来不弱了再去面对自己的环境。这种保护使孩子失去了解决冲突和解决困难的机会,也使孩子失去了认识自己力量的机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什么冲突,在孩子的概念之中,都要由别人去替他解决。这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是不行的,于是变得越来越弱。这样也使成人认为自己的看法被证实了,更加相信孩子就是弱的。
实际上,三岁多的孩子如果是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前又没有太多和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那他在积木课的状态是很正常的。家长只看到了孩子面对冲突的不良情绪,而没有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在孩子征服自己的环境遇到麻烦时,家长没有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而是问孩子要不要上积木课。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无从判断妈妈的意思是什么,也判断不出什么是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这些选择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疑惑和焦虑,有可能更加注意那些要面对的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对危险环境的搜寻,使他比那些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孩子受伤的概率要高很多,这就叫做被伤害敏感。
案例中的孩子三岁多,在进入群体的前期一定会感到紧张和害怕,做为家长需要冷静考虑,怎样使孩子变得有心理力量。
说到孩子王,孩子的群体就是人类群体的缩影。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任何群体中,总会有个领头人,也有一些乐于跟随的人,这在群体中非常正常。有的孩子天生就带有领袖的气质,可以创造出很多游戏,或者表现出很多优势,让别人追随。当然,有的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一点点力量时,就会去试验力量。
他们会去惹比自己小的孩子,也会挑战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导致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多,不良情绪也会增多。作为家长,要知道这些都是来自成长的烦恼,冲突、争吵和辩论本身对孩子是有意义的。只有适当让孩子去面对冲突,他才能成长起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遇到孩子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焦虑和不良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受害者情结。
试着认为孩子是有力量的,可以每天在孩子的行为中找到有力量的证据。当孩子哭哭啼啼时,家长耐心地倾听就好了,也可以即兴创作一个故事,给孩子讲述家长小时候遇到同类事情的感受和解决办法,给孩子信心和支持。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先接纳孩子,再去解决问题 | 芭学堂
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你的眼神是否透露出不坚定? | 芭学堂
马学红解答:孩子对着干、不爱表达、爱吃零食的问题 | 芭学堂
在家庭中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芭学堂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 芭学堂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接受隔代养育,作为父母能够做些什么 | 芭学堂
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变你…|芭学堂
当孩子畏惧困难时,大人怎么帮助比较好 | 芭学堂
孩子玩具被抢后,大人怎样反应比较好 | 芭学堂
孩子不爱叫人,试试这样解决 | 芭学堂
李跃儿微课《关键期关键帮助》精彩答疑语音回放
李跃儿:当老人爱唠叨孩子、教育观点和方法不一致时 | 芭学堂
芭学堂 |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本文为优师教研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媒体平台及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做 最 懂 孩 子 的 教 育
www.liyueer.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