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认识幻想敏感期
3-4岁时,孩子一般会有一个幻想敏感期,而这个敏感期因为表现不明显,通常会被我们忽视。
在此期间,孩子会喜欢胡编乱造一些事情,比如他会非常认真地说在幼儿园吃了9碗饭;他会捡起一片烂菜叶说是气球爆炸后的碎片等等。这些有些容易被识破,有些很难辨真伪,对育儿知识了解不深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在“说谎”,殊不知是孩子的幻想敏感期在“作祟”。
幻想敏感期正确做法
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孩子幻想敏感期期间做到两点:
1、识别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不强化“说谎”概念;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越来越好,但与之同在的情况是,孩子还不能太区别真实和想象,容易把梦里的事说成现实,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说成是自己。但他的上述“编造”并不是有意为之,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说谎,或者为了说谎而说谎。更准确一些的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正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的演员,他并不知其害,反而乐在其中。当发现孩子是因为上述原因“说谎”时,父母既不应该阻止孩子发挥他的想象力,又要帮助他分辨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
还有一种谎言,可能也值得“原谅”。那就是孩子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改变”。如当被问到老师在幼儿园是否对其关心时,孩子会说不关心。但事实是,老师十分关心孩子,而园长因为忙没太长时间待在园里,但孩子没有勇气指责园长,只能将矛头对向了老师。很显然,这时的孩子很狡猾。此外,就是软弱和懦弱的孩子因为一时冲动说的谎言,也应该被我们重视。因为这是他们为自保而做出的条件性反射,并没有经过仔细推敲。也因为这样,他们更容易被识破。而这时,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指责,因为它会造成这些孩子更加软弱。
总之,在孩子幻想敏感期时期,我们要了解他每次“说谎”的真正原因,多观察、多倾听、不说破、不指责,引导其将想象力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
2、多为孩子引导分析,借助绘本、讲故事等让孩子认识“说谎”现象。
除了主动分析“说谎”背后原因外,父母还可以借助绘本、讲故事等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说谎”现象。有时,还可以以身示范让孩子来认识自己的行为。
例如,孩子有一天打电话问妈妈要礼物时,妈妈顺口就说准备好了。当孩子追问是什么时,她就胡诌开来:“一个长方形的东西,有黑色,有蓝色,很神秘。”“是什么东西呀?”孩子好奇地问。“我也说不出来这是啥,我以前没见过。”孩子迫不急待地找到妈妈要看神秘礼物。其实,妈妈也就随口这么一说,正好,她想着可以借此引导下孩子“幻想和真实”的事。见到孩子时,妈妈主动向她承认说:“那是我想象出来的,真的想送给你一个那样的礼物,但是没买着,没办法,对不起了。”……晚上,她悄悄地跟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们谁也不要骗谁了。”“我没有骗你呀,宝贝,我只是没有把想象的和真实分清楚而矣。”“唉呀,妈妈,我其实能分清楚想象的和真实的。我只是……”
最后的话
总之,孩子的幻想敏感期不容忽视,作为父母,必须先认识它。
只有这样,面对孩子的各种不符实际的“想象”,我们才能合理应对。从现在起,识别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帮他平稳度过幻想敏感期吧!
各位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幼教同仁们,当下,如何让教师轻松掌握丰富的蒙氏数学理论知识?如何让教师懂得教具操作背后的理论依据?如何让教师在蒙氏班更好地观察孩子?
跨世纪蒙氏教师系列线上培训,为教师专业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带领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欢迎点击,详细咨询线上培训情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跨世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