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全文字数:4068字
阅读时间: 15分钟
幼儿园“现场”的来信
What is truth?
我的小红书(搜:牛牛博士)私信已成为幼教人的树洞与舆情信箱,不少小伙伴会私信我他们的现状与处境。在上周,我收到了两封关于“幼儿园环创”的私信,具体如下。
随后,在能量站社区与研讨活动中,我们以这两封私信为“刺激物”,全体成员展开了幼儿园环创无效内卷的研讨。
以下是部分学员的共鸣式发言,也希望对深陷于环创“牢笼”的幼教人些许力量。
01读了这两封私信后,你想到什么?
能量站-梓悦老师(陕西)
首先,看到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感到了“幸运”。
一是幸运两位老师“说出来”,意味着她或许察觉到了自己的“拧巴”,她在寻找,她在表达,她找到了牛牛的小红书。
二是幸运牛牛的小红书成为了“树洞”,成为了“光”。
接下来,我看了截图,有些词仿佛“高亮”映入眼帘。
【截图1】
“过度精美装饰”
“收益可能为零”
“看不到教育价值,约等于无用功”
【截图2】
“十点工作群弹消息”
“疲于场地改造”
“非主班时,体力劳动”
“开会”
“紧锣密鼓
”“填满”
能量站-星火老师(江苏)
环创、档案、检查等事项的重要性和优先性均高于儿童!
很多老师受困于园所的“杂事”,在上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感受到价值,这已经成为了幼儿园中的怪象。
糟心的不是这些事情本身,而是这个生态对儿童、对教师的认识和态度。
幼儿教师应该是和幼儿打交道,共同生活的人,不应被那些领导喜好和手拍脑门的点子左右。
02 你是否遇到过私信中的相似境遇?
03应对环创,你如何想,如何做?
在此基础上,我延申了“高效“法则与“有限”法则
①高效法则。高效(又或者,有些不重要的可以“摸鱼”?哈哈哈)地给领导想要的,省下的时间精力都是自己和孩子的。
比如:领导要大检查特检查了,听清要求、根据套路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避无可避的形式主义流程;平时的这样那样的形式主义活动,同上。这样可以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给自己。
②“有限”法则。把握有限的自由。在有限之处多思多做,坚守本心。
比如,在没有大检查和大活动的时候,不用去走流程搞形式的时候,多思考(带班可以怎么优化)、多做实事(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多支持孩子)、多反思(孩子在哪儿?我做了什么?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做什么?)。
牛牛博士说
抵抗幼儿园内卷,不止一个思路
我们先从一个视角来看,孩子在幼儿园有三位老师:第一是幼师、第二是同龄人、第三则是环境。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
①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但幼师作为第一位老师,对儿童来说更重要。
②在幼儿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是老师。
我们再换个视角,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
我们可以这么来思考:
精神与物质环境,如果做排序或二选一,教师为儿童、与儿童创设的精神环境要比物质环境更重要。
不论哪种视角,我们都能得出结论:
①教师与幼儿在一起,比教师去”创设“环境更有意义
②教师与幼儿在一起,其创设的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
因此,我们希望真正以儿童为本,最基本的是保障并支持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与质量。
从幼儿的权益以及幼儿园质量提升视角,如果师幼互动的时间、质量无法保障,甚至为了其他会去牺牲它,那我们都认为幼儿园在做本末倒置的事。
在此,我们还有两个需要意识到的问题点。
第一,为何幼教现场的“环创”实践和理念脱节严重?我想,现状背后是有层层根源的。
例如,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士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狭隘甚至落后,导致幼儿园质量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还停留在“古早时代”或评价落实的“假大空”,例如是否儿童化、是否明艳夺目、是否好看吸睛。
这里又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对儿童需求的理解以及审美水平了(啊啊啊啊!)。
再就是,学前教育行业群体性的潜意识的不自信,急于向外界证明自己。和弹唱画跳一样,这些显化出来的技能和陈设,外界最快速、最直观可以看见,以此来证明“我们幼师有两下子”。
但可悲的也是在这,这是一种战略的失策,因为没有家长会真正因为老师会弹唱画跳以及幼儿园布置的多精美就心悦臣服地把你视为专业人。
家长的所有关注点还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层面下功夫,甚至做些许亲职教育的事情,环创做成花,那也是群体的自欺欺人与自我感动。
第二,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教育?我想,不是老师做得多,做得满,就等于做得好。
我自己带团队,就很不喜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你没有做出真正的价值,不存在苦劳,我还觉得你浪费了团队的资源。
在幼儿园是一个道理。
我觉得,当前幼儿园过多的无效内卷的工作和加班,幼师们被挤压到没有了“自己”的境遇了。
很多老师都表示,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休息、去学习、去生活、去回血。失去“自己”的教师,势必走向工具化和空心化,我们还期待什么有质量、有生命力的教育发生呢?
因此减少无意义环创,把时间还给老师和孩子们,保障老师有能量回流,高质量教育才有发生的可能。
最后,说点务实、可落地的。
作为一线人,我们当前的课程自主权的确还不够(需要持续争取)。因此,我们希望“上面”做改变,它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以及时间,它是有过程和时间成本。
于我们自己和儿童的生命质量来讲,
我们等得起吗?
为什么要等?
为什么要把改变的主动权交给别人?
因此,就像能量站的老师们说的一样,
与其被动接受,
不如在有限中去创造无限,
在可控范围去改变。
我们希望外界改变或改变他人,是难的;
如果我们有意愿从自己开始改变,反而更简单、可行。
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邀请全网幼教人卷入我们2023年的【儿童研究&教师进化】之旅,全文介绍戳??SECEE儿童研究&教师进化全年共修成长项目招募(2023学年)| 看见儿童,改变世界!。
我们的2023全年共修小组正在招募中
期待不屈服于现状且向上生长的你卷入??
秋季绽放,春季芬芳
一半在远方,一半在行囊
分割线 本尊
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简介
更多学前教育专业资讯,扫描二维码
快加入,收获你全人成长能量加油站
全球幼教人Networking
视频号 | 学前教育能量站
小红书|牛牛博士
你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