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亲子LIFE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zUyMjYzMg==&mid=2247526734&idx=1&sn=c1041a159b6b5b53495710e5c85755e7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带给人力量。现代化教育需要培育具有合作能力的孩子,因为合作能帮助孩子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年幼的孩子会合作吗?他们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吗?让我们走进幼儿园,通过一个案例去“发现”孩子的合作学习。
大班“工具”主题探究活动如期开始,老师一如既往地先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你们想了解什么工具、它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在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居然提出:想变身小木匠,用锯子做一艘小船,并坐着小船去航行。
随着活动进行,孩子们发现做小船还是很难的,于是他们请教了专业人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
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孩子们决定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并制订了分工表明确各组任务。
进入制作过程,孩子们以小组为活动单位,一起商量,一起干活,一起发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历时两个月,孩子们边做边学,终于“造”出了一艘小船。
他们还反问自己“我们的小船真的能下水吗?”经过测试和防水补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小船竖起了桅杆、挂起了风帆,在老师的指挥下孩子们欢快而平稳地摇动木浆离开水岸。
“小船起航”是一次成功的合作学习,孩子们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这次合作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孩子带来了收获。
★丰富了认知经验。不同孩子对于“工具”“小船”拥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一起讨论、协商,提出自己的想法。当“造小船”遇到困难时,他们向专业人员求助,了解小船的构造以及制作工序。过程中,孩子们扩展了知识,丰富了认知经验。
★提高了“工作”效率。孩子的能力有差异,各自的特点也不同。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问题的类别,分成五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加入小组“工作”。例如,沟通能力强的孩子进入公关组,计算能力强的孩子进入财务组。孩子们组合成“团”,发挥自己的优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展了协作能力。在每个制作环节,孩子们在做中发现与解决问题,例如,去医务室向保健老师学习处理伤口的方法,向幼儿园木工师傅学习使用电钻……从园长到后勤老师再到家长志愿者,所有人都成了孩子的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沟通、需要协商,甚至在意见相左的时候还要服从大局。
★激发了团队精神。“制作小船”是孩子们经过集体讨论制订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所有孩子齐心协力。造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给了孩子们勇气,遇到困难他们互相帮忙,商量后听从组长的安排,小组共同为目标而努力。
合作学习是孩子在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促进孩子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呢?欢迎关注下期推送,一起来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合作。
文:施煜文
专家支持:王 茜(上海世外幼教集团总经理)
园长支持:钱兰华(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幼儿园执行园长)
责任编辑:刘 宣 陈清莲(实习)
美术编辑:小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