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指出,要“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对于刚入托的孩子而言,有着丰富感官刺激和充满安全感的环境,有助于其顺利度过适应期。
如何结合托班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本园实际,通过营造适宜的活动环境、帮助其顺利度过托班适应期?
本期,分享几个幼儿园托班活动环境创设的案例。
目 录
3.环境篇:营造适宜的活动环境
4.互动篇:建立安全、温暖、有信任感的师幼关系
5.合作篇:家园携手化解“适应”难题
@
静安区慧思顿高瞻幼儿园:
教室里处处有个“我”
在这里,托班的孩子们感受到处处有“我”:
★发现“我”——有熟悉感和存在感的环境。
“百宝篮”用来盛放源于孩子日常生活的自然物和材料,如树叶、松果、石头、贝壳、颜料刷等,既为孩子提供情感慰藉,也为其后续探索环境提供支持。
★探索“我”——被赋予权利进行选择和决定的环境。
可以选“签到石”的签到桌、可以读的晨间信息板、可以看的一日常规图表,让孩子在可预测的环境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以及对自我、环境、事件的掌控感。
★展示“我”——能展现自我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的环境。
一片供孩子自由创作的区域,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涂抹、粘贴等方式进行创作,展示独一无二的“我”。
处处有“我”的环境,能满足托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他们了解自己、学会自我评价。
@
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
在“娃娃家”进餐
★熟悉的环境和物品有助于年幼的孩子放松身心,获得安全感。
点心环节和娃娃家场景相结合,熟悉的全家福照片、米色的地毯、用粉色海绵包边且高度适宜的小餐桌、可爱的奶瓶及小围兜等,都能让孩子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营造自主的进餐氛围,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将点心放置在点心架上,并提供孩子熟悉的餐具,鼓励他们根据需求自取。
贴有图示的餐具收纳车,提示孩子摆放餐具的位置。
墙壁上的“星星墙”,激发孩子自主用餐的积极性。
温馨、 自主、宽松的进餐氛围,有助于孩子在进餐时保持愉悦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长宁实验幼儿园:
会“说话”的全家福
区别于以前仅仅在教室里张贴全家福,我们尝试创设了“会‘说话’的全家福”,即提前邀请家长运用点读笔,录下自己想对孩子说的话,再把贴纸粘贴在全家福照片上。
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可以用点读笔点一点,听一听爸爸妈妈对自己说的话。
全家福上的语音功能,不仅能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满足其情感需求,还有助于孩子建立归属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
@
虹口区小不点幼儿园:
教室里有个大沙发
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物品能吸引孩子与之互动,并建立起情感联结。我们将孩子熟悉的大沙发搬进了教室,加上柔软的靠枕和玩偶,散发出家的气息。大沙发很快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物件。
坐在沙发里和同伴一起听老师讲故事。
窝在沙发里翻看喜欢的绘本。
把沙发当成娃娃家,玩角色游戏。
不愿意午睡的孩子躺在大沙发里,渐渐入眠……
大沙发让孩子们有了家的感觉,自然地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行为融入了幼儿园生活。
@
上海市音乐幼儿园:
在幼儿园“遇见”小汽车
在入托前的家访中,我们了解到班里很多孩子喜欢小汽车,便提供了不同材质、大小、功能的小汽车,以满足孩子的游戏兴趣。
推一下能自动回弹的嘟嘟车、按一下会唱歌的妙妙车,引发孩子的好奇。
嵌有各种形状洞洞的木头车、有方向盘的模拟驾驶座,吸引着孩子自主探索。
适合小月龄孩子乘坐的动物小车、坐进去能开动的大汽车,带着孩子到处兜圈。
每一辆小汽车既是玩具,也是助力发展的工具,不仅成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了入托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孩子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探索能力。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2022年9月刊,内容有删减,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查阅文章完整版,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购买杂志
责任编辑/陆怡君
美术编辑/郭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