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孩子多以“放养”为主,一放学,左邻右里的孩子就聚在一起跳房子、踢毽子甚至比赛爬树。这些游戏充满了运动的元素:力量、平衡、协调。随着生活条件及环境的变化,使得现在的孩子运动量有所减少:上下楼乘电梯,出门坐车,雾霾天待在室内……
其实,运动对孩子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同时也和呼吸一样自然。在生活中,不爱走寻常路的孩子,总喜欢把马路牙子当平衡木走,喜欢站在凳子上往下跳……却常常遭到家长的 “禁令”:“不要乱跑,当心摔跤”“别踩水,裤子脏了”……实际上,不少运动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宅”不“宅”都可以动起来。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非对抗性的运动更适合(如游泳、乒乓球等),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如三四岁的孩子,力量相对较弱,平衡和协调能力欠佳,如果选择对抗性的运动(如足球),与同伴产生身体的直接冲撞,容易受伤。
运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也可能会带来伤害。像三四岁的孩子,他还不会分辨什么动作是安全的,什么动作是危险的,最好在成人的看护下运动。家长也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运动,随着他运动技能的改善,也会在此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在双休日和假期里,孩子回到家后,如果家长不重视,每天的运动时间就不一定能保证了。孩子玩iPad、滑手机、看电视……容易“宅”在家里。
其实孩子的运动很简单,可以在小区里骑车、玩球、跳绳等,也可以在雾霾天等恶劣天气时家长和孩子玩登楼、捉迷藏、抛接软物等,这些都是运动。因为孩子的运动是游戏性的、娱乐性的。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要关注他运动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正向的身心体验,这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所以,在孩子运动时,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如:一起在草地上打滚、一起玩滑板车、和孩子比赛爬楼梯……同时家长还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动作是否协调?平衡性如何?遇到困难、问题或危险时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无坚持性?这样你和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收获。
亲子运动能使孩子在和谐、平等、友爱、合作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亲子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陪伴孩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亲子运动的价值。
3岁儿童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尚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
4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皮球,骑小车等。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