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听书】3-5岁幼儿心理偏离正轨问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引导秘诀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听书】3-5岁幼儿心理偏离正轨问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引导秘诀-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大家好,欢迎来到师讯教育的【听书】栏目——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


今天,来听牟子坤育儿育己——《童年的秘密》 第三讲。


《童年的秘密》解读3:

如何让偏离正轨的儿童回归正道?

今天,我们把《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讲完,蒙台梭利不只是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家。她的理论和教育方法都来自于她对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她所创立的“儿童之家”正是现在遍布全球的蒙氏幼儿园的前身。在她所创立的第一所“儿童之家”里,聚集了大概五六十个贫穷人的孩子,这些孩子出生贫寒,缺吃少穿,基本上处在3-5岁这个阶段,父母大多迫于生计无力照顾孩子,于是才把孩子送到蒙台梭利这里来。但就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蒙台梭利的引导和培育下,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秩序、纪律和自发性。蒙台梭利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作本性的自然展露,即便是那些心理偏离正轨的孩子,依然能够回到正道上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蒙台梭利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能使这些孩子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1、教育者的态度

教育者对待儿童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者对儿童的认识决定的,只要你已经学习了我们关于这本书的前两篇解读,我想你应当已经建立了一些正确的对儿童的基本认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接受蒙台梭利关于教育者如何影响儿童的忠告,她说:“我们可以把教育影响儿童比作培育新品质的花。园艺家通过适宜的照管和处理,能够改良花的香味、色彩和其他自然特性。我们并没有看到方法,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儿童。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心灵摆脱了障碍的束缚,依照其本性发挥作用。”换句话说,我们教育者要想通过教育影响儿童,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阻碍和束缚儿童,让儿童尽情的按照自己的本性发展。


事实上,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讲,对儿童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因为这需要我们克制自我的自以为是,以及面对儿童时的傲慢态度和控制欲望,这也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儿童具有自己发展的潜能。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想教育好儿童,就必须得系统地研究自己,然后进行自我教育和成长,也就是蒙台梭利说的“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除地知道如何清除儿童眼中的尘埃”,因为成人的偏见是儿童教育路上最大的障碍。


作为教育者,只有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态度,才有可能不依赖成人的眼光和世界来评判孩子,才有可能激发儿童自然的本性,才有可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2、如何让儿童充满秩序、纪律和自发性

我们总觉得“秩序、纪律和自发性”这些优良的品质是被训练的结果,但蒙台梭利认为,这是儿童生来就具有的品性,之所以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儿童,是因为我们阻碍和束缚了儿童,妨碍了儿童本性的自然流露。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像培育鲜花的园丁一样,松土、除虫,施肥、浇水,并让其接受阳光雨露,它就能绽放本来的美。


蒙台梭利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关于儿童之家的儿童被媒体报道之后,引来了很多权贵来访问,权贵们为了亲眼目睹这些儿童是否如同被媒体报道的那样具有“秩序、纪律和自发性”,他们来之前不会预约而是在儿童之家的老师和孩子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登门拜访,结果有一次一干人等来得不巧,正是星期天,学校里只有孩子、保育员和看门的保安,老师们都回家休息了。这些来客很是失望,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儿童之家的这些孩子竟然自发地接待了这些访客,引路的引路,搬凳子的搬凳子,介绍的介绍,简直不敢想象,因为这些孩子中最大的也就5岁。


儿童之家的孩子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惊人的秩序、纪律和自发性,这完全源自于以下三个因素:

 

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愉快的环境;

老师对孩子永远是中立的态度;

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供孩子工作的物品。


孩子们喜欢通过自由选择和重复练习来发展自己的本性,在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的这些材料,正是蒙氏幼儿园所用的“教具”的原型。


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决定儿童如何发展的教育权不在成人手中,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也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非要这么做,那就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开篇所言——“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事实上,能够指引我们如何教育儿童的,正是儿童自己,他们会选择自己的生长方向,只要我们顺着这个方向引导儿童,就能防止错误的发生。这就像葡萄树的生长,它们的天性就是不能直立生长,必须依附于其他物体,只有如此,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如果我们人为地让其匍匐在地上生长,它就接收不到充足的阳光,因此导致发育不良,更不会结出什么果实来。教育孩子,也如同种植葡萄树,我们的能做的就是顺其天性,为其搭建生长需要依附的脚手架。

Women’s Day


3、如何让偏离正轨的儿童回归正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那些充满“秩序、纪律和自发性”的孩子,倒是经常见到那些心理偏离正轨的孩子。比如神情恍惚、内心慌乱,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只要不如意就任性撒泼,总想自己说了算,内心自卑、恐惧,或者谎话连篇。诸如这样的孩子,蒙台梭利都将其称作心理偏离正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要想再回到正道,着实困难。回归正道的过程就是儿童心理正常化的过程,也就是回到克制自我、平静生活、有秩序的状态的过程。


关于如何让偏离正轨的儿童回归正道,蒙台梭利说:“宽容,能让儿童回归本性。”显然,“宽容”这两个词是远远不能解答我们内心的困惑的,但它的确很重要。事实上,蒙氏给出了他们在儿童之家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结果,通过大量偏离正轨儿童回归正道的观察,她得出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


所有偏离正轨的儿童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往往与他们能够专注于某些使他与现实环境相接触的体力活动有关。


在蒙氏的观察中,那些偏离正轨的儿童在回归正道之前往往沉迷于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活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体力活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蒙氏并没有给出满意的解释,而如何帮助孩子专注于某种现实环境中的体力活动,蒙氏也没有给出具体方法。请大家暂且放下这些疑虑,且听我分享一个我处理过的实际案例:我们绘画班有一个4岁多的孩子,在上课期间来回在教室跑动,1个小时要离开座位十几次,即便坐在座位上,也仍然安然不下来,不是敲桌子就是到处乱抓。但是孩子喜欢上了和我玩游戏,而且是玩有身体接触的游戏,每一次他都极其兴奋和开心,他沉迷于此,不能自拔,每次下课了都缠着我跟他玩,置于玩什么完全由他做主,有的时候游戏结束了我都不知道玩的是什么游戏,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非常享受和专注。经过这样一段时间,这个孩子上课几乎不会无故离开座位了。


这充分说明蒙氏从观察中得到的观点是非常靠谱的,但是,我们依然要追问“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尽管蒙氏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我们上周解读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作者阿德勒对此却有非常精辟的解释,他认为这些偏离正轨的孩子往往都是因为太过于执着自我感受,以至于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只要我们能够把他对自我的兴趣和执着导向对他人的关心,就能把他拉出黑暗的幻想世界。现在大家应该能够明白我为什么特别强调蒙氏观点中的“现实环境”和“体力活动”这两个词了。顺着蒙氏的观察和阿德勒的解释,我们就能够明白孩子发生转变的心理机制了,同时这也为我们帮助类似的孩子指明了方向。



下周放榜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说完了,从下周开始,我们将解读唐纳德·温尼科特的《妈妈的心灵课》,这本书会更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婴幼儿的心理秘密,探索人类情绪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底层结构。这本书几乎包括了所有你关心的育儿话题,比如“母乳哺乳为什么重要”、“怎样断奶”、“爸爸如何参与喂养”、“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的利弊”、“幼儿园教育”等,更重要的是,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精神分析师和小儿科医生,他一生治疗了6万名婴儿和家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本书中他以共情父母的态度,从人的情绪和心智发展角度回答了上述这些问题。


最后,希望你把我们这个栏目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



今天的【牟子坤育儿育己——《儿童的世界》 第三讲】到这里就结束啦。下期牟子坤老师会为大家解读《妈妈的心灵课》敬请期待吧

【听书】3-5岁幼儿心理偏离正轨问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引导秘诀-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听书】3-5岁幼儿心理偏离正轨问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引导秘诀-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之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听书】3-5岁幼儿心理偏离正轨问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引导秘诀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