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幼小衔接”的教育模式现在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欢迎和重视,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园里都出现了小学化现象非常严重的问题。
幼儿园老师变得十分严格,要求孩子做事都要井井有条,上课的时候不许和周边同学大声讲话,不许随地走动和玩闹,要认真上课。上课方式也非常教条化,老师上课单纯的把知识教给孩子,与平时的上课方式不同,孩子经常会有听不懂的状况。
01
1、”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多方兼顾和重视
首先我们要真正理解”幼小衔接”的含义,幼儿园完全小学化,不仅教学内容和上课方式跟小学一模一样,幼儿园的布置也跟小学大同小异,这是帮助不了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小学生活,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学习。
如果”幼小衔接”不当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身上出现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食欲不振的问题,孩子也会变得失落,感觉负担过大,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状况。所以,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需要多多配合,相互协助。
我们可以通过做小游戏让孩子对学习变得感兴趣起来。
比如可以把古诗词加入歌曲中,一首小诗简短地吟唱着,也可以讲讲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让孩子对古诗词熟悉起来,加强孩子对文字的理解。
我们也可以通过做小游戏,如利用模具,水果或者零食来加强学习数感相关的知识,如数量比较、按数比较、按数取物,数数等相关知识。
通过做小游戏来帮助孩子提前了解,熟悉小学知识,这些都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这样也可以帮助到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大脑活跃起来。
“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小学老师的帮助。
当孩子要上小学时,幼儿园也需与小学老师这边多加沟通,看看可不可以邀请老师走入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讲课。
幼儿园这边也可以组织一场”走近小学”活动,让孩子们到小学看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小学环境,孩子也不会对小学那么陌生,带有恐惧心理了。
02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发挥作用
与幼儿园、小学老师方面做好沟通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这边的工作,有什么问题才能方便提出和解决,当幼儿园这边举办亲子活动需要家长参与时,家长要尽可能的参与其中,这样也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有可能会批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的同学,这时候家长在与老师沟通孩子问题时,也要跟孩子多多沟通。让孩子多理解理解老师,防止孩子出现讨厌老师的情绪,厌学的情绪。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是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时期,很多好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小学上课的要求也变多了。例如上课要保持安静,不许随处走动,注意力需要集中,而幼儿园需要教学孩子的知识少,也更注重在游戏中学习,小学的讲课方式就相对枯燥。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可以一张生活作息表,平衡孩子在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不然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吸引注意力,心思不在写作业上,家长也不要让孩子过晚的去睡觉,孩子依旧想要看电视时不要任由着孩子看,不然孩子第二天就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无法专心学习。
当然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在一旁认真辅导,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高,写作业的时候容易被别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家长可以在一旁监督,让孩子把作业尽快做完,做完便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下,看会儿书,电视什么的。虽然一年级的作业难度不大,但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是需要家长帮忙查看的。
家长不应过分担心孩子,应做好准备工作
在孩子步入小学生活中,家长很容易担心孩子在校园中的表现,其实担心没有用,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
如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在学校要自己学会穿衣换袜,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大声喧哗,做好笔记。当然也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要随意打架埋怨他人。
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这些顾虑自然是没有必要的了。家长如果出现焦虑情绪,过于担心孩子,比如经常在孩子面前念叨,或者在孩子面前暴露自身的焦虑情绪,孩子也很容易被感染到,从而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也是很有可能的。
“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园和老师们的支持,也需要家长的把关,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助力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