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儿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喜欢把玩具归入自己的拥有范围内的情况,面对幼儿什么都想要而不知道取舍这一问题,有幼儿园老师们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让孩子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实践去感受“取舍”。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幼儿园有两亩种植园地,每个班都会很幸运地分到一块。孩子们自己选择种植内容,主动参与果蔬种植,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种植园成了孩子们每天必去的场所。可是有一天,孩子们种的玉米悄然变少了。随后,关于“取舍”的话题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谁掰走了玉米


大(2)班园地上种的是玉米,孩子们天天去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看着玉米棒子从无到有,从有到长出须须,孩子们非常欣喜,几乎每天都会数一数长出了多少个玉米棒子。


一天早上,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去玉米地。突然,亮亮大叫起来:“哎呀不好,有人来掰过玉米了!看,这里有掰过的印子。”其他孩子也围过来:“是有人掰过了,昨天这里本来有4个,现在少了一个。” “玉米还这么小,谁这么坏掰我们的玉米?”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很愤怒。


老师也加入讨论:“太可惜了,其他几棵有被掰过吗?”“这棵上面本来3个玉米宝宝抱在一起,现在只剩两个了。”“看,这棵也有掰过的印子!”……孩子们数了数,大概少了8个。看到孩子们失落的表情,老师也忍不住问:“为什么要掰走这些还没成熟的玉米?你们觉得可能是谁做的?”


“会不会是小班的弟弟妹妹?”田田说。“不会,小班弟弟妹妹力气没这么大!”“这么早,小班弟弟妹妹不会来种植园。”“我觉得大班孩子也不会,他们没这么不懂事。”孩子们纷纷猜测。“还是去问问门卫爷爷吧,他可能知道。”小刚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询问门卫爷爷。

点评


因为是孩子们亲手种植养护的,他们对玉米的生长变化充满感情。辛苦种养的玉米被人掰掉了几个,惊讶、可惜、不舍的情感萦绕在孩子们的心中。


教师在孩子们真实的发现和体验中,不以师者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好伙伴,和孩子们一起惊讶,一起疑惑,很好地扮演了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同时也很好地扮演了引导者,如“太可惜了,其他几棵有被掰过吗?”“为什么要掰走这些还没成熟的玉米?你们觉得可能是谁做的?”这几个关键提问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讨论,为引导孩子们更好地感悟取舍埋下了伏笔。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徐新芳 供图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为什么要掰走玉米


孩子们找到门卫爷爷,门卫说莹莹的爷爷一大早来种植园地了,可能是他掰的。孩子们一脸疑惑,又有点儿生气:“他为什么要掰掉玉米?玉米苗还是莹莹爷爷帮着一起种的。”为解除孩子们的疑虑,老师联系了莹莹妈妈。从莹莹妈妈口中得知,莹莹爷爷确实掰了玉米,说是长得太多了,要去掉一些。孩子们炸锅了,觉得莹莹爷爷不该这么做。老师赶紧安抚:“大家先不要急,莹莹爷爷是非常有经验的农民,他掰掉一些玉米,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再去仔细看看掰掉的玉米有什么特点。”


孩子们重新回到玉米地,唐唐说:“掰走的是小玉米,大的都还在。”星星说:“玉米单独长的没掰走,好几个长在一起的掰了一个。”老师也提出疑问:“为什么掰小的不掰大的?为什么挤在一起的要掰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或者问问爷爷奶奶。”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来园就开始讨论:“我爷爷说了,玉米长得太多了,不掰掉一些长不大。”“我和爸爸一起查资料了,掰掉一些长得不好的玉米,会让其他玉米宝宝长得更快。”“玉米长得太多了营养要不够了。”老师把孩子们的调查结论画在图纸上,还补充了问题:你知道还有哪些蔬菜水果需要剔除多余的?怎么剔除?

点评:


人生总是在不断面临取舍,而很多人往往会因为不舍而失去更多。幼儿阶段让孩子们理解取舍有难度,而探究玉米被掰走的秘密,能很好地让他们感知对农作物的取舍,懵懂中感悟大自然中蕴藏的哲理。


教师针对孩子们的疑问,始终在引导、提问。当孩子们知道是莹莹的爷爷特意掰掉玉米,带着不解、怀疑、矛盾等心情再次去园地探究掰走的玉米,交流中发现被掰玉米的特点——个儿小、挤在一起生长。


到这一步,教师依然没有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而是继续让孩子们回家主动和爸爸妈妈调查资料,主动咨询爷爷奶奶,努力寻找多余的玉米要掰掉的原因,积极营造氛围,让孩子们交流分享调查结果,从而真正理解了剔除玉米的道理。那么,是不是其他农作物甚至蔬菜水果也需要剔除?教师在最后又给孩子们留下了疑问……


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心理的变化、思想的变化,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思维碰撞,而这不正是《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倡导的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和主动探究精神吗?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徐新芳  供图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葡萄需要剔除吗


了解玉米被掰的秘密后,孩子们对植物剔除更有兴趣了。冬天刚种的几株葡萄苗,春天终于发芽,并长出了一串串小葡萄。一天中午,老师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参观。由于之前有植物剔除的经验,好奇的豆豆便问:“这么多葡萄要不要剔除啊?”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大部分孩子觉得要剔除,更有几个孩子说可以把长得太密的葡萄剔除一些,只有少部分孩子说“剔除太可惜,我们吃不到葡萄了”。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剔还是不剔?面临取舍,老师询问孩子们怎样可以得到确切答案。有的说可以问问莹莹的爷爷,有的说可以找种葡萄的农民,也有的说回家和爸爸妈妈查资料。


最后,老师把送幼儿园葡萄苗的爷爷请来,爷爷说“第一年长出的葡萄要全部剪掉”,孩子们十分惊讶和不解。爷爷接着说:“第一年的葡萄苗要好好养护,如果葡萄不摘掉,会影响以后的生长。”许多孩子表现出难受和不舍,但似乎也接受了。之后,孩子们现场参与了葡萄修剪的过程。为保护孩子们的探究愿望,老师提议留一株葡萄苗不剪。

点评:


经历了玉米被掰走,孩子们对植物的剔除已表现出主动探究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面对长势喜人的葡萄,孩子们又提出了取舍的话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依然扮演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引导孩子讨论,到邀请种葡萄的爷爷来园,最后考虑到孩子们的心情,留下一株完整的葡萄苗,这样更有利于日后孩子们的持续观察比较,更好地激发孩子们思考取舍的问题。


孩子们虽然只是在大自然中感悟了对植物的取舍,但我相信这种体验一定远超植物本身。这种关于取舍的记忆,也会一直留存在孩子们内心,等他们慢慢长大了,将要面对人生中的取舍时,这份经验与记忆,也许会再次被调动出来,成为滋养他们的力量。

(作者系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实验幼儿园园长)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往期精彩回顾




黄豪芳园长《幼儿园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


王春燕教授《质量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回顾


张静老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课程回顾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中国幼师的成长源泉 精神家园

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赵彩侠

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的外,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众号方。

我就知道你“在看”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受益一生|幼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样教他们懂得“取舍”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