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9日,故宫营第二期报名通道已开启
扫码查看夏令营介绍 | 扫码咨询客服 |
“你看过天青色吗?”王军老师指着武英殿陶瓷馆里陈列的宋朝汝窑瓷器问孩子们。
如果你报名参加了这次“绘行天下”故宫陶瓷营,就可以大胆的和小伙伴炫耀:“我见过!”
“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正是在一场夏季雨后的早晨,学员们陆续在故宫东华门前集合。穿着蓝色营服的队伍沿着朱红色的宫墙缓缓步入宫门,雨后湿润,天空云彩清透,光色透着雾气洒下宫廷。我们抬头一看,此时空中雨后雾气下的光色,不正是宋朝皇帝所追求的“天青色”吗?此次故宫陶瓷营之旅,我们不仅仅见识了千年前的色彩,还有什么趣闻趣事呢?
接下来,我们就将此次“绘行天下”故宫陶瓷营的三天行程和大家做一次汇报:
“绘行天下”是工作室让孩子们“走出去”的艺术活动。
“观人文|识地理|懂生活|绘人生”,让孩子们学会把艺术嵌入生活,将生活活成艺术。绘画,不止浮于纸面,它也可以成就艺术的一生。我们答应孩子们,“是游戏”会记录下他们充满色彩的童年,也将绘与行,遍天下。
一家人整整齐齐开拔了!
故宫来了一群蓝精灵
此次陶瓷营,整体的营服装束是一大特色,宝蓝色的营服不仅让我们在故宫营地里易于彼此辨认(游客较多,孩子的安全很重要),另外红墙映着天蓝色,似乎把天空的颜色摘了下来,衬托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仿佛宫里的蓝色精灵,尽显精气神。
有观光客跟随着这批小精灵,也跟随着王军老师的讲解游览故宫,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朝着我们拍照,说:“故宫来了一群蓝精灵!”不知不觉,我们也成为故宫的一景。
因为要在行走中绘画,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画板和蒙德里安风格的画袋
天公作美,清爽消暑的研学之旅
绘行天下第一期的第一天,仿佛听到了我们“不要太热不要太晒”的祈愿,老天爷赐给我们一个阴云天,整个故宫仿佛被置于水墨背景中,呈现出与艳阳晴天完全不同的动人心魄之美。
故宫摄影:小宝妈妈、潘越妈妈
虽然每天一场小雨,天公作美为我们的故宫研学之旅消暑,但是7月正午的温度还是很高,好在王军老师的风趣幽默就像一股清风,让孩子们乘风一路前进。偶尔走累了,王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在殿宇屋檐下坐下,吹着微风,讲这座宫殿几百年前的故事。
即使是孩子们上厕所的间隙,王老师还指着这间厕所,说起这里曾是明朝皇帝的老师的“办公室”一角,孩子们于是纷纷抢着上厕所,希望能在皇帝老师的“办公室”里留下一点自己的“味道和痕迹”。一直到马老师让孩子们绘画故宫,孩子们仍然对这个“太傅厕所”念念不忘,将它们画入画中。
孩子们念念不忘的卫生间,明朝太傅张居正的“办公室”一角
(画作者:李思睿、赵一鸣)
跨越时空的对比,东西方审美的比较
绘画故宫时,马鹏浩老师通过东西方权利建筑(中国的故宫与西方的城堡)的对比,揭示东西方建筑以及审美上的不同。
“欧洲的山地多吗?中国的平原多吗?”马老师在绘画前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他接着问:“为什么在平原较多的欧洲皇族更喜欢建城堡?而地貌复杂平原较少的中国皇宫则是在平地上建起来的呢?”
西式城堡以其高耸威严与华丽外表让人产生憧憬和期待,东方宫殿以对称周正的气场震慑并感化四方
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们一边绘画一边思考。在故宫繁闹的场地里找一片绘画的地方,孩子们瞬间安静了:他们拿着画笔画出故宫的平面图、故宫一景、对故宫的抽象理解……每个人对故宫都有自己的理解。
王军老师让孩子们用脚丈量故宫,故宫的一宫一殿,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榫一卯皆有讲究,从台、顶、间、梁到檩、柱、窗,王军老师将传统木结构的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孩子们实实在在体验到了什么是皇家等级制度与儒家文化的结合。
马鹏浩老师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穿行于故宫的整体布局中,借用山水画布局的审美让孩子们理解故宫的大格局。故宫之“美”非用眼睛可简单看到,它是一副巨大的中国画,人在故宫中就犹如在这幅“画”中。它是中国古人用智慧绘画在大地上的巨大艺术品。
土与火的游戏
王军老师说,做陶瓷必备的两种元素是泥和火,是泥土在火中炼就的艺术品,所以做陶瓷也被称为“土与火的游戏”。你们做过陶瓷吗?孩子们纷纷举手。王老师接着说:陶瓷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史……
“你们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图案为什么多用几何图形绘画吗?”
“早期青花瓷的断代研究一直是一个考古难题,直到……”
“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
“鸡缸杯为什么出名?”
…………
王军老师的一个个问题激起孩子们的兴致,三个小时的展览时间,我们停一阵讲一阵,等到我们往外走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
欢乐的餐点分享
“你们知道吗?在以前你要是敢在紫禁城里随便吃东西,是要被砍头的!”有小朋友一边从书包里掏出好吃的零食,一边悄悄地和身旁的孩子说到。
“不会的,我这么可爱,皇帝应该不会杀我。”另一个孩子回应道,接着又掏出好吃的香肠和旁边的孩子分享起来。“最多我把我最喜欢吃的给他,求他别杀我。”……
在72万平方米的故宫行走,及时让孩子们补充能量和水分是很必要的。所以每行走一段距离,老师就安排孩子们坐下喝水、上厕所,分享餐点,于是就发生了上面孩子们的有趣对话。
到了午餐时间更是欢乐!
他们的小书包瞬间变成百宝袋,源源不断的掏出各种好吃的东西……等到他们站起来的时候,肚子圆鼓鼓的就像一只刚刚吃饱的小神兽!
吃完餐点孩子们开始搞卫生:即使是小碎屑也要捡起,垃圾归类,用湿纸巾擦拭弄脏的地板等……
“神兽”们吃到了故宫的“神兽”冰棍儿
这可是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才抢来的,差点儿没买着
用身体感知陶瓷
肚子满满的小神兽,和陶瓷馆里的瓶瓶罐罐一样,鼓鼓涨涨的。
马老师接下来让孩子们模拟一个自己在展览馆里最喜欢的瓷器,用动作比划出来。作为饭后的舒展游戏,也为下一场的陶瓷绘画加强记忆。
“陶瓷是易碎品,和小宝宝一样要细心爱护。每个朝代的陶瓷似乎都有一种自己独特的气质,就好像一股气,被泥土封印,又被烈火加固。最终流传千年。你们看到的陶瓷,可以把它们当做小宝宝,每个陶瓷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你们去找出它们的不同吧。”马老师交代给孩子们一个新的任务。
孩子们用动作摆出自己最喜欢的瓷器
躺地上那位小朋友,你演绎的是宋孩儿枕吗?
孩子们在展馆里认真完成老师的任务,寻找各个朝代陶瓷宝宝的性格
“是游戏”的旗子进宫啦
殿前“御用”小画师图集
第三天,我们回到“榆树下画”工作室,创作一幅陶瓷王城的绘画
(详情请点开本期第三篇文章查阅)
因为游戏,童年永不落幕。
(声明:本文章课件文字与图片为原创内容,请勿转载及使用。如需课件授权应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