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付诸了大部分的精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倡导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认为家长和孩子应该像朋友一样相处,给孩子们整个爱和充分的自由,这样做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吗?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章作者张丽倩是一位拥有丰富国外幼教经验的幼教老师,她对上面的观点持反对态度,以下是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诉我们答案。


我刚到美国学习幼儿教育时,想着平时和蔼可亲的对孩子,他们就会听话。


实习时,我总是笑脸相迎每一个小朋友:和他们说话时,蹲下来视线与孩子们齐平;而且,下课了也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争取走进他们的世界。

 

但是到头来,孩子们并不是我期望的那样听话,,反而我对毫无尊敬,我提出的要求也没能得到他们的回应。

 

后来,一位主班老师跟我说,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会从根本上让孩子听从老师的话,反而会助长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没有临界点,这样的教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从他对我的谈话中,我想美国不是崇尚“自由平等”吗?我很困惑。

 

慢慢地,我才发现,美国人所讲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明确、公正、合理的规则之上的,而规则的树立,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美国老师的规则之多之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在美两年,我换了四个地方实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开学之初,我的主班老师们都会郑重地和我谈教室里的“规矩”。

 

大到不许打人、骂人、毁坏东西这样显而易见的行为准则,小到洗手的方法、圆圈时间(circle time,也叫小组时间,指一段时间内一组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参加的一种活动)的坐姿、餐桌上的礼仪、每个玩具的摆放方式、在楼道里怎么走路等等。

 

我在记事本上记得满满的,心想和中国老师比要求也差不多。但是,美国老师树立规则的方式却很不同。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对规则高度重视



在开学之初的几周或者一两个月,会拿出大量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示范行为规则,甚至取消、推迟已经安排好的课堂活动,临时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们讨论、反思一些不良的行为。

 

比如,我在美国公立小学二年级实习时,班主任老师前几周完全没有上什么“正课”,但是,花了很多时间“立规矩”。例如,全班练习在楼道里怎么走,练到没有人东张西望、发出怪声;老师发出一个口号,每个人必须放下手头的一切活动,安静地注视老师;学生起身离开座位时,练习如何又轻又稳地把椅子推回桌子下面。

 

也是她告诉我,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比如,每个人都遵守说话的规则,认真倾听,轮流发言,不打断、不插话,才会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从而产生真正活跃的课堂并培育民主精神。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身教胜于言传



对于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美国老师会亲身示范,到位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这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尤为重要,听得再多、记得再牢,也不如切身实践来得有效。

 

比如,一位老师曾经用整个circletime时间教孩子怎么用转笔刀、怎么削铅笔、以及铅笔削到什么地步是合适的。另一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反复亲自示范如何礼貌地请求更多的食物:“某某某,请你把沙拉递给我吗?”“谢谢你!”,并且手把手地教孩子怎么把果酱均匀地涂抹在面包片上,怎么用叉子叉起滑溜溜的煎鸡蛋,甚至夸张地表演出因为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而卡住喉咙的情景。

 

树立规则的同时,美国老师非常注意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强迫他们执行。

 

玩具玩完了要收拾,是因为要保证教室整洁有序,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其他的活动;打翻在地的牛奶要赶快擦干净,否则别人踩到会滑倒;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因为说话声可能会打扰其他同学;打喷嚏要把头埋进一个手肘里,否则会传染给他人……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老师会带领他们讨论“我们的班级需要什么规则”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比如,一个幼儿园大班的老师首先请孩子们每个人想一条“班级规则”,用笔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全班,然后,大家集体讨论,通过归纳提炼,一起完成班级守则。

 

这样做,孩子不仅懂得了规则的“合理性”,更因为规则出于他们自身,在执行时也更为自觉。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规则必须有 违反了规则 

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后果(consequence)”不是“惩罚(punishment)”,是做错了的事情的自然结果或弥补行为。到了吃饭时间不吃饭,后果就是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吃,要挨饿;乱丢乱放玩具找不到,后果就是没有的玩;圆圈时间随便插话、私下说话,后果就是离开圆圈;把书撕坏了,后果就是用胶带再把书粘好。

 

美国老师要求孩子承担后果时,很少吼叫,更不会打骂,音量适中,语气正常,但是态度是异常坚决的,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就妥协,更不会以“孩子太小,还不懂事”为借口而一笔带过。

 

在另一家美国幼儿园的小班实习时,班里的孩子都才满三岁,一个小男孩尤为活泼调皮。一次吃饭时,也许是为了好玩,他突然把饭盒里的小动物饼干都泼在了地上,引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自己不以为错,也笑得很欢。

 

我以为主班老师会冲过去严厉地训斥他,没想到等孩子们笑完,她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请你吃完饭用扫把扫干净。其他的同学,走过去的时候注意。”等到他吃完饭,发现地上的饼干有的完好无损,很容易捡起来,有的已被踩成碎末。老师则把儿童扫把和簸箕准备好,并为他示范了一下怎么打扫。

 

这个小男孩起初想逃避,但是被告知如果不打扫完,不能进行下面的活动。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一面跪在地上慢慢地扫,一面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去玩别的玩具。这样的事情又发生过三四次,这位老师没有一次骂他、吼他,但也没有一次纵容,每次都要求他打扫干净才能去玩。慢慢地,他再也不随便往地上撒东西了。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爱需要智慧  包容亦需要边界



上面提到的这件小事让我想起了当下很多中国的父母和老人们。孩子做错了事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先替孩子道歉、抢着为他们承担责任,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怕管教起来麻烦,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一句“不要跟小孩子斤斤计较”搪塞他人也敷衍自己。

 

这样的行为可能一时回避了矛盾,图了省事,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从长远来看,也只会给父母日后的教养带来更多的麻烦。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重大。因此,学龄前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重中之重。

 

为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帮助他们认识行为的好坏对错,需要家长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慢慢达成的。

 

孩子今天在家里吃饭把汤、饭泼到桌子上、地上,没有人教他餐桌礼仪,让他把狼藉收拾干净,那么日复一日,他哪一天去别人家或餐馆吃饭时,也会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在饭桌上耍赖撒泼;孩子今天和大人说话时态度傲慢、没大没小,家长得过且过,不与之沟通并讲解行为礼貌,一次又一次,孩子不仅会失去对自己家长的尊重,日后也会不尊重学校的老师、其他的成人。


西方人所言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强调孩子的品格教育,如何为人修身,有很多准则。去美国后,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看到美国人为孩子所立的“种种规矩”后,才慢慢理解“自由平等”的真实含义。

 

国人看到了西方教育中提倡的平等关系,但是没有看到西方的成人管教孩子时严肃的口气,极强的规则意识,以及让孩子弥补错误、承担责任时的坚定态度。

 

西方人所言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是成人尊重孩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愿意倾听、理解、信任他,而不是完全和他打成一片,任其妄为,失去自身的权威和引导者的身份。

 

在学龄前就给娃立好规矩,这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无数熊孩子的新闻已经为我们佐证了一个规律:如果现在纵容娃以“自由”之名来犯熊,以后再要补“规矩”的课,代价就要高得多。

 

所以,无论是在成人世界还是儿童世界,有规矩才有自由,规则才是自由的保障。


<end>


本文来源:问对教育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幼联合幼教平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美国幼儿园认为:自由的教育不等于没规矩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