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49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题图:来自2018-2019秋季学期一土美术课程期末展,孩子们的学期作品一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童联社儿童艺术联盟(ID:gh_829c73080250)



写在前面:

童联社是与一土学校合作的一家艺术潜能开发专业机构,在让孩子亲近美术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方面,与一土的理念不谋而合,近几年,也跟一土有着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启了一土的艺术之门。

这是之前一土对童联社创始人颂今老师关于美育理念与艺术教育的采访(颂今老师也是从2016年开始,就担任一土艺术课的合作老师。)也在此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美育、关于艺术教育的认知和启发。


Q:在童联社与一土学校的美术课程中,经常有孩子们头脑风暴的环节,这与大多数的常规美术课很不相同,很注重孩子思维的引导。请问,在课程中,我们是如何进行思维引导的?

A:这不是一步达成的,我们确实十分重视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建立的引导。

我们会在很多课程里面嵌入一些激发孩子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比如点、线、面是我们艺术造型课程里面非常基础的概念,你认为什么是点线面?来看看我们孩子们的回答。

上课前,老师问:点是什么形状?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有的孩子回答点是圆的,这是我们普遍会想到的答案;有的孩子回答点是椭圆形,看,现在产生不一样的答案了;还有的孩子回答点是不规则形状,这是更进了一步。这些答案都是孩子们带着之前已有的认知直接回答的。

上完这节课以后,老师又问了:“最大的点是什么?”

有个孩子回答最大的点是宇宙;还有人回答最大的点是小点的聚集,嗯很有哲理;还有一个孩子说,最大的点是思维……看这个“点”已经不受限制了,这是个出发点。
 
你敢小瞧孩子吗?越做儿童教育时间久了,你越心生敬畏,如履薄冰,不敢以教师的身份随便误导孩子,把自己的局限带给他们,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课堂上,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可以看到自然世界中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点线面。

有一张图,一半是宇宙,是星球;一半是微观世界,是细胞。这两半图片天衣无缝地吻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球。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里,你看到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的自性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又要敏觉地发现和捕捉它们的不同,进而去提炼相同。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套特别宏观的哲学观、世界观。我们要帮孩子们打开这扇窗,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他们画得多么像,这在我们看来太容易达成了。所有的技巧、培养、训练在这种最纯粹的探索前都不值一提,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行为赋予他们的独立发现的能力和自信。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情绪的记录与表达


Q:在设计应用系列课程中,我们看到是非常强调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A:万事万物都有特点。我们给到孩子的很多创作课题都是与日常生活和自然形态中的事物有关的,有很多道理都蕴藏在里面。

清华美院艺术设计专业有一门必修课叫《事理学》,就是对我们周围发生的各种各样事情的现象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向度的思考方式去分析,形而上是追根溯源,它要解决问题,比如杯子,它首先要解决喝水的问题,给谁喝水,在什么场景下,装的是什么水?这叫形而上,我们依此去提炼功能、设定需求目标。

确立之后,再去用形而下的方法实现和呈现出来,即我们怎么去更好地设计造型达成这个目标,这个杯子最终是什么样的形态。这种思维方式叫设计思维,是通过我们的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起创造力,大家想到的都是这个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好像越新颖越没见过越值得关注,其实创造力是基于常识前提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也是一种创造力,你的视角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当大家都看到这一面时,你能看到另一面,并透过表象分析和提炼出内在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洞察。

所以,艺术特别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大众通常理解的绘画、技法、美丑、兴趣爱好等这么浅表的层面。通过艺术创作,孩子们能够很好地打开他们的感官世界,增加对日常体验的敏感度,平衡自己的所思所想,独立自主并享受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艺术成就孩子表达自我,而非取悦成人,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通过艺术体验和设计活动,他们对周围的需求变得敏感,通过创造改善周围环境。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孩子们在室外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不同的物体在太阳光下投影的呈现状态。将自己置身于自然的光线之下,记录自己的活动带来的投影变化。)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在室内通过对西方古典油画的真人模仿,孩子们将自己置身于画面的真实空间环境之中,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氛围体验,从空间之中感受光与影的相互作用。)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跃跃在进行投影添画的创作,一支胶棒变成了篮球架。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学期末SLC展上孩子们的光影纸雕的作品一角。

Q:您一直都很强调要给孩子看事物原貌,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A:是的,我一直在强调,我们引导孩子看到的一定首先是事物的原貌,不是加工变形后的东西,不是别的艺术家画出来的那些他们理解的东西,当然艺术鉴赏是另一回事,这里面还涵盖艺术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孩子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应该是从真实的世界开始的,他应该知道事物的原貌。比如孩子都喜欢小猪佩奇,但他们同时也需要了解小猪的原本模样。小猪佩奇的形象是经过提炼与设计的,这部动画片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讲述小猪一家的故事,给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直接去模仿这样的形象,孩子在自己的发展时期中,自发地创作简笔画,和模仿外界给到的简笔画,是两个概念。

我们不会在美术课上给孩子看小猪佩奇(或者任何的卡通漫画),让他们模仿这些形象,它们不能启发孩子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但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小猪佩奇这个角色来讲故事和表达想法。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了解动物,我们会给孩子看跟大自然连接的真实的物种形象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引导孩子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栖息地的关系,进而建立我们应该如何与它们相处的意识。

如今孩子的世界被电子的、虚拟的东西充斥着。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讨论 “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从版画到绘本创作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去表现这个游戏里的场景。这款游戏无疑是成功的,高科技和商业正在介入和改变着孩子们的世界,就像“游戏”这个概念也被改写。

从前游戏是孩子的发展和教育的介入手段,孩子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很多是在游戏中达成的。而现在一说起游戏,多是指的电子游戏。社会发展越“进步”,人们越关注和追求距离自然和生命本质较远的东西,这正是我们要用教育来改变的现状。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孩子们写生南瓜。注:写生是绘画造型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与让孩子对着现成的作品去模仿,是两个概念。孩子在写生(面对实物)的过程中,会与这个事物建立联结,是一个观察和归纳思考的转化过程,最终以他的感受和理解,去描绘他认为重要的部分。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木刻南瓜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木刻南瓜)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童联社&一土学校:光与影(木刻南瓜)

Q:童联社跟一土学校一起做美术课程,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

A:我很欣赏的一位学者刘瑜在文章中说: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激起他们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教育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成熟,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我们现在要做的教育,就是启发和引导,就是要打破孩子的这种被灌输的思维,不屈从于权威和既定,敢于质疑、敢于面对未知,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图片来自童联社

Q:为什么想做这样的教育?我知道这也是童联社的成立动机。

A:我们过去被教育(上学)的过程,是被动接受前人已知的东西,学生只要记住然后执行就可以了。但是有多少内容是为了唤起孩子的探索精神而设定的,又有多少独特的想法是能够得到支持的呢?基本上当我们开始发散的时候,总会收到“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的反馈。

我们很多时候在用不恰当的方式做事,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长辈就是用了很多不恰当的方式带给我们影响。这种不恰当会代际遗传,让我们不知不觉。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与一土达成长期战略的合作,主要是基于教育目标的一致,从不同的学科出发,达成我们共同的目标。一土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内心充盈、认识自我,包括和社会和自然的连接。童联社希望孩子和自然连接,和社会和他人连接。

一诺说,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神兽,我们若能帮孩子们找到他们内心的小神兽,这种培养就算是成功了,因为剩下的事情他们自己都能搞定。真的不要去左右孩子,也不用为他铺好未来的路,人家原本就不需要。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A: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才开始学习做父母;当孩子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我们开始学习做老师。不论是被教育者,还是教育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彼此激发,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达标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适配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支持。

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李睦老师曾经这样描述过艺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作为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孩子绝对的答案,譬如像善恶、美丑、是非、真假这样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可见的。在判断事物、作品、自然和道德准则的时候,孩子做不出一个决然的回答,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艺术的教育过程,慢慢地习惯用相对的方式去认识两个相对应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另外可能,因为任何一个绝对的概念都存在着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可能。而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混淆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主旨,忽略了对儿童的思维培养。”
 
既然教育不是一个达标的过程,那么我们在落实教学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生案例和样本进行分析,一起分析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以及他们的作品。使用档案袋评估法,详实记录过程、做阶段的分析,以期更好地对个体支持。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最终是一个研究人、成就人的事情。这件事情责任重大,但是这个社会对于美育行业的学科标准和师资水平在监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作为艺术专业出身和从事艺术教育多年的我们,就是想参与到这个社会美育的变革和健康生态的建设中,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童联社【发现之旅】寒假课程详情 

这个寒假,童联社推出了【发现之旅】线上课程,详情见下文课程信息:


发现什么?


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被我们视而不见。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平凡之中其实蕴藏着许多旧的趣闻和新的可能。本次系列课程,借助于写生,打开孩子与自己与外界相遇时最初、最直接、最内在的感动,调动他们的知觉、洞察和感受,促进认知的完善。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一起出发


课程包括艺术鉴赏、绘画写生与构成设计三部分。我们将从生活中常见之物出发,借用多样的创作主题,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多元的艺术表达方法,拓宽孩子的艺术视野,实践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以期通过日常绘画来发现事物的全貌与精微,让图文记录成为一种习惯,发现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感受人文制作的独具匠心。


第一部分:发现家用

第二部分:发现家具

第三部分:发现食材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线上常规课程报名信息


适合年龄

6.5岁以上,按年龄分班

班级人数

最少4人,最多8人

课程时长

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共12次课

上课时间

10:00-11:30

14:00-15:30

16:00-17:30

(三个时段可选)

课程费用

2700元 / 12次课,联报课程享优惠

咨询及付款方式

微信/优师教研13716137136


–  END  –



【推荐阅读】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学会了一门技术,恨上了一门艺术…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儿童艺术启蒙,家长可以做什么?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艺术教育等于教孩子画画吗?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在文末留下你的想法 | 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土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关于美术,听听这位艺术老师怎么说(干货)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