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绪
这是一篇关于情绪管理的内容,希望能提升你和孩子在自我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
上周活动发出后,家长们纷纷留言提问。我们从中选出来6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请ACI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包燕春老师为大家进行解答。
问:
小朋友听不进大人的话,一直拒绝听或者哭,陷在自己的情绪当中,家长这时候如何处理?
4岁的孩子,自理能力强,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同时自尊心也特别强,如:穿衣服穿反了,大人告诉她这是错误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委屈,并且会跟自己较劲,请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疏导TA的情绪呢?
在孩子犯错误、并态度恶劣时,家长怎么克制自己的爆脾气?
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很高兴,不愿意走,讲好说再玩10分钟再走,也答应了。但10分钟之后,还是不愿意走,接着就是各种找事,总之就是怎么都不对。这种情况让我们非常头疼,最后基本就是孩子哭着走的,大人憋了一肚子气。请问怎么解决?
4岁半男孩子,如果不喜欢哪个小朋友,就会偷偷地掐小朋友,家长说过很多次,都改不掉。幼儿园的老师也因此找我们沟通多次,为此我们很苦恼。请包老师支个招,非常感谢。
4岁半男孩子,如果不喜欢哪个小朋友,就会偷偷地掐小朋友,家长说过很多次,都改不掉。幼儿园的老师也因此找我们沟通多次,为此我们很苦恼。请包老师支个招,非常感谢。
答:
这6个问题非常全面,我会揉在一起跟大家聊聊情绪这个话题。
通过这6个问题能看出我们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有的一个想法,那就是:“我的孩子怎么了?他出了什么问题?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听话、懂道理,能按照我的想法来?”
首先,既然是两个人的沟通,就需要不光探讨孩子还要探讨家长。需要先从“孩子有问题”这个想法中跳出来,转变成“我们怎么才能一起改变现状?”
来把第一个问题转变成“我怎么才能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状态?”这个问题一出来,你就会知道这大概不是一两天、一两次沟通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在家里就建立起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笑声多过吵闹,轻松多过紧张。在纠结孩子是否听话前,不妨先检查下自己每天跟孩子一起大笑的时间有多少?
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孩子处在激动情绪中的时候,孩子会陷在自己的情绪中走不出来。这时,我们要先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再讨论问题。让情绪溜走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和接纳。
“你不喜欢被否定,妈妈说衣服穿反了,你感觉是在否定你,说你不好是吗?这让你非常的沮丧,是吗?你希望得到肯定,但却没有,你很失望吧?好不容易穿上的衣服,突然有人说错了,还得重来,这真是太让人泄气了,是吧。”
当我们不断地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就是在帮助孩子清晰自己的内在。当他越来越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大的情绪,他就会慢慢地知道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状态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妈妈,我好不容易搭好了这个积木,但是你告诉下面有一个地方搭错了,还得重新推到重来,这真的太让我难过了,我有些气馁。”这样的表达,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并最大可能的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我们不断面对孩子感受,说出他们感受的最大意义所在。
情绪需要表达才能流露出去,孩子无法说出自己情绪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手比嘴快。当孩子难受但又说不清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就会借助身体来缓解内在的压力,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别人。
要想帮助孩子缓解这一类的表现,就需要我们在孩子有情绪时不断的说出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受和他的需要,并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述出来:“我刚才看到XX小朋友用了我的东西,那是我的,我不想让别人动或者至少应该先问问我,征得我的同意。”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别人,在每一次冲突中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理解别人是提高孩子情绪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做法。
说完了面对,再来聊聊接纳。接纳是指,接纳孩子在面对纠错时出现的情绪,即便你认为“这个情绪不该有”,但每个人的感受是独特的,否定一个真实存在的感受不会对事情有任何的帮助;接纳在你说出孩子感受时,他开始放声大哭,这是被接纳后情绪的自然流露;接纳在你耐心陪伴后,孩子仍然不想动或者需要你的帮助才愿意穿正衣服,因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孩子需要更多的机会练习。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但是态度恶劣,很明显孩子这时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事情上,而是在父母身上了。Ta想通过跟父母的对抗来掩埋自己内心的愧疚,犯了错误就会感到羞愧,这是我们本能的反应。是什么打破了这个反应?是因为孩子根本就不觉得自己错了?还是我们指责的太多,以至于孩子想要证明自己是好的,才开始不停的为自己辩解?
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的态度,让孩子把对别人、对事情的愤怒转移到了父母身上,开始跟父母对抗。这时,对父母新的考验就出现了——对自己的情绪急刹车。 如果这时父母不能及时刹车,把两个人的对抗再次的调整到原本的事情上,就会出现更大的矛盾,此时父母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好像就成了关键。
但其实,除非我们特别有意识地在那一刻对自己喊停,给自己留点时间深呼吸,重新调整状态,否则会很难跳出来。除非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孩子对我们的攻击其实是在说:“我确实做错了,但也没你说的那么糟糕。你让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我的感觉非常差。快来抱抱我,我其实也不想做错事。”如果你能转换一个角度,看到孩子攻击、推脱责任背后的这些信息,我想一开始你的暴脾气就不会出现,也就不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去克制它。
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爆发点是我们成年人改变的关键,越了解自己越有可能走出那些情绪的雷点。
除了以上这几种,还有一种情况也会让我们头疼,那就是孩子有情绪不跟我们说。这种情况的发生很综合,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特点,喜欢把事情往心里藏,不轻易表露;也有可能是父母的说教大过理解,孩子的经验告诉他不说比说更舒服。
如果父母想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就需要多下功夫,知道情况后主动聊,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分享自己的经历而非灌输经验。
还有一种大家没提到的是自我否定,当孩子说自己不会、自己不行时,我们做家长的也会非常无助。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妈妈,他们说我的画又乱又丑》,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击查看。
希望以上这几点能够给到大家一点启发,情绪能力影响儿童的而社会能力,在发展孩子情绪力方面,需要我们家长付诸更多的努力,而这份努力越早开始越轻松。
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更多的不是情绪的问题,而是对孩子能力的了解。
孩子的时间概念是否已经建立,他是否知道10分钟是多长时间?那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还能再玩几个游戏?其次,孩子是为了多玩一会,用同意来换取时间还是真正的评估了再玩10分钟就会满足?
在终止孩子喜欢的游戏,需要他配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先帮助孩子清晰这10分钟意味着什么,越具体越好;其次中间要有多次提醒;最后,要接纳对孩子不能玩后的失望情绪。
家长通常会希望孩子能开开心心的配合,连一点委屈、失望都不能表现,这样的期望也是不合理的,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
当孩子表现出了失望的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返回到前面所说的方法:面对、接纳孩子的情绪,而行为上可以继续坚持,不用一味的满足孩子去延长时间。对于时间和自己感觉的管理,孩子需要在练习中逐步提升。
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父母要先于孩子成长起来,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就能调整好自己和管理好孩子的情绪,让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吧。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