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项目课程的主题|萝卜称重
教师提供大小和形状各异的萝卜
孩子们自主探索
不同的萝卜谁重
究竟有多重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准备大小、形状不一样的萝卜,让孩子去猜测,哪个萝卜比较重。
绝大多数中班的孩子都会通过观察,猜测大的萝卜比较重小的萝卜比较轻。
除了观察,老师还鼓励孩子们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比较萝卜的轻重。
有的孩子尝试一只手拿一个萝卜,把自己化身“人体天平”,去感受两只手上的重量,或者把萝卜拴在线上,拎在手上去感受重量。
有的孩子建议,可以把萝卜从高处扔下来,重的萝卜会把纸砸出来一个大洞,轻的萝卜会把纸砸出一个小洞,或者不会把纸砸破。
有的孩子回忆起之前老师讲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决定把萝卜放进水里,然后用记号笔标注水位线,以此来判断萝卜的轻重。
对于处在中班年龄层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用手掂量出来的结果。
这就需要老师通过秤的测量,来帮助孩子验证他们测量比较的结果。
第二阶段是在孩子们搞清楚了谁轻谁重之后,更加具体的探究萝卜的重量。
最开始我们请孩子们自己选择测量重量的方法,他们选择了很多物品作为参考,去评估萝卜的重量,比如苹果、小橘子、石头、蔬菜玩具、沙锤等等。
HELLO,SPRING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的萝卜是“五个苹果”重,班里小伙伴的萝卜是“三个沙锤”重,还是没办法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到底萝卜有多重。
于是他们再次讨论了一番,决定用小积木块来称重,只有控制好了变量,才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
在统一了对萝卜的重量进行“等量代换”的工具之后,孩子们又重新填写了测量表,把每个萝卜有多少个小积木块重记录在表格里。
通过对记录表上小积木块数量的比较,孩子们最终得到了精准的结论,白萝卜是最沉的,红萝卜第二沉,胡萝卜是最轻的。
通过这一期的项目,中班的孩子们对于称重、比较、测量、等量代换和归纳整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这种认知不是一知半解的记忆概念,而是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完全理解。
我们不需要孩子记住某个概念,也不需要孩子背诵出某个结论,这既不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也不符合我们想要培养孩子具备面向未来的能力的初衷。
除此之外,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提问和沟通的技巧,对于给孩子“具体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依旧会秉承着“面向未来的教育”的原则,鼓励孩子成为课程和活动的主人,具备探索、发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