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晓音。这里是晓音读书。近期我为大家阅读的书是《园丁与木匠》,这本书是2017年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权威艾莉森出版的。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讲到孩子学习的四种方法,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边看边学和边听边学已经在前两期内容中向大家介绍过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查阅之前的微信公号信息。今天讲的是边玩边学。
很多人都认为,玩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真的是这样吗?有哪些帮助?让实验来告诉你。很多玩耍行为是一种社交演练。实验者在老鼠身上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成年后,幼年时缺乏玩耍的老鼠和其他老鼠相处时有困难。
他们可以跟那些幼年时玩耍过的老鼠做相同的事,他们知道如何进攻和防守,也知道如何向别人示好,如何撤退。但他们不知道见机行事。无论是在打架还是在献殷勤,他们都无法像幼年时玩耍过的老鼠那样对其他老鼠作出迅速、灵活、流畅地反应。就好比他们知道歌词,但没有把握住旋律。
玩耍并不能帮助老鼠做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但能帮助他们学会以更灵活、更多样的方式做很多事情。还有一些玩耍行为只涉及到人和物体。这样的玩耍有什么价值呢?
当你让一个学龄前的孩子独自玩一个有趣的新玩意时,他们很自然地会将它把玩一番,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玩完之后,大多数时候就把这个新玩意弄懂了。对这些孩子来说,玩耍就是实验。
在一项实验里,实验人员让孩子探索一个平衡木,支点支撑两端平衡的跷跷板,可以在一端或另一端增加重物。6岁的孩子会认为只要支点在梁的中心,它就会平衡,不管两端的东西各自有多重。到了7、8岁,孩子们就开始有了更精确的质量理论,他们认识到平衡点在什么位置,取决于梁的两个末端的重物有多重。
实验人员利用磁铁设计了一个恶作剧一样的魔术平衡木,两端重量不同的时候,支点仍然在中间。实验者们发现,当信息跟孩子们原有的理论矛盾时,他们玩的更多。而玩过平衡木的孩子比没玩过的孩子更容易发现磁铁的秘密。
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科尔。波普尔曾指出,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对于自身理论相矛盾的证据更感兴趣,而不是对能够证实自身理论的证据更感兴趣。孩子似乎听从了波普尔的建议,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理论正相反的证据时,便被吸引着去做实验,只不过他们是通过玩来进行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是如此。当婴儿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看得更久一些。
还有一类游戏是人类特有的,就是假扮游戏。小孩子过家家就是非常典型的假扮游戏。这是因为孩子无法区分事实与想象吗?有经验的养育者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能够很清楚地区分事实与想象,不会搞混。那么他们为什么假装呢?
假扮游戏与人类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就是假设能力,也可以说是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探索新发现的第一步是发现你目前的假设是错误的。但这一过程还有另一个阶段,即穷尽思考其他假设。
这个过程很像假装,从一个你认为是错误的前提开始。伯克利校园后院的鳄梨树上可能没有老虎,然后你就知道这个错误前提的结果是什么了。如果有一个老虎睡着了,你和祖母可能应该蹑手蹑脚地从它身旁走过,而不是冒险吵醒它。
当然,孩子的老虎理论和科学家的假设是有区别的。孩子并不关心老虎是不是真的存在。但科学家提出假设寻找真理的过程和孩子的玩耍相当相似。
用这种假设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这种思维方式对了解世界非常重要,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何不同。喜欢假装游戏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玩耍还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意外。假设你想制造一个机器人,不是那种只会做一件事情的机器人,而是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机器人。你会怎么办呢?
计算机科学家利普森发现,有一种策略是让机器人去发展自己身体的内部图像,然后机器人就可以预测如果身体内部或外部发生变化会怎么样了。给机器人一个玩耍的机会,让它随机地尝试不同的动作并计算出结果,就像孩子在童年期做的一样。
在试图做任何有用的事情之前,利普森的机器人会以一种傻傻的、随机的方式开始跳舞,就像在婚礼上喝醉酒的表哥一样。但是之后,它可以利用在跳舞阶段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当意外发生时该如何行动。即使拆掉了一个机器臂它仍然可以行走。玩耍所带来的礼物是它教会我们该如何应对意外。
成人是否能加入孩子的玩耍?该如何引导孩子玩耍呢?一些实验者将探索性学习与学校教育直接指导做了对比。实验者把玩具带进来,对一半孩子说,看,这里有一个好玩的玩具。接着假装不小心把玩具弄响了。
而对另一半孩子,实验者表现得像老师,向他们展示玩具如何工作。与有意地教孩子相比,实验者不小心弄响玩具的情况下,孩子会玩的更久,他们尝试了更多不同的方式,发现了更多玩具隐藏的特征。
直接指导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对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敏感。但教学似乎阻碍了孩子去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其他可能性。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实。
但是,如果你想教孩子一些特别的东西,你应该怎么做呢?在一个实验里,实验者试图教一些4岁孩子形状。
第一组实验则给孩子一组卡片,上面有不同的形状,都是比较典型的形状,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形状,比如平行四边形。孩子自己去玩卡片就可以了。
第二组,实验者加入进来。他们提示孩子要发现形状的秘密。然后指出一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这些形状共同的秘密。孩子回答以后,大人又问了孩子一些问题。这是游戏的一部分。
第三组,实验者表现得像老师,他们跟孩子们说的跟第二组一样,然而,他们没有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秘密,而是简单地告诉了他们秘密是什么。
一周后,实验者给孩子们一组新的形状,其中包括符合规律的真形状,还有一些不符合规律的假形状。要求孩子们挑出真形状。第二组引导游戏条件下的孩子比其他两组做的都好。
科学家用支架这个词来描述这种互动。并不是成年人为孩子建构知识,相反,成年人需要为孩子建造一个支架,这个支架能帮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
了解了这么多,照顾者能为孩子的玩耍做些什么呢?首先,是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玩耍时人类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会出现,孩子们甚至在恐怖的纳粹集中营也会玩耍。不过当然,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中玩耍时,孩子们是最活跃的。
第二,照顾者可以为孩子世界的丰富性做出贡献。成人有时也可以加入孩子的玩耍。引导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地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但进化故事的另一部分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乐、欢笑的源泉。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玩耍时纯粹乐趣就足够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