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脑子阅读的好处》
2023年8月25日
翻阅《幼儿教育》杂志,读到一篇好文章《走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误区》。之所为说“好”,是因为这篇文章打破了以往千人千议同一个观点的常规性,转换崭新的角度来阐释对于当前各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所产生的理念问题。于我来说是一种特别强烈的冲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混沌中看见光亮,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一道霞光迸发。
幼儿园建园时开始的依托美工坊建设,以培养“幼儿劳动精神”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在结题阶段,迎面而来的诸多问题如同一团又一团的迷雾,紧紧地缠绕着我,任凭绞尽脑汁如何的梳理,都杂乱无章。关键词的定位,研究的思路、方法,投入的精力,以及策略的制定等等,哪一步都出现各种问题,结题报告修改数次,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以至于深陷自省之中,且越来越迷茫。
读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颖教授的这篇文章,再回头去看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题报告,渐渐地,我开始找到结题如此困难的症结。
01
错之一:重视不够。
作为主研人,自己的理论水平低,却没有主动学习,同时对于课题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研究流于形式,仅为走过场。三年“轻松愉悦”的时光,在接到结题通知时迎来了沉重的一击。
几位老师牺牲假期,聚在一起“攅”材料。是的,就是“攅”,是攒凑、是拼凑。这一过程中,大家最大的体会是——累。而这“累”,最根本的原因在——我。
02
错之二:研究定位不准。
一个没有深入研究“劳动教育”内涵的主研人,如何能够真正地引领大家走一条正确的路?
课题研究人员本身对于劳动教育理论不清晰,导致将“劳动教育”窄化。刘颖教授所说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是“关于劳动的教育”,更应该是“经由劳动的教育”。
我们一提到劳动,就是孩子的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为集体、社会服务等等,甚至如刘颖教授所谈到的将“劳动”当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忽略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就是德育,鼓励幼儿思考怎样劳动更省力就是智育,幼儿参与劳动过程就是体育,利用劳动成果进行手工活动就是美育。
作为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确实为弱项,但不能因为能力弱而抗拒。我们不可能进行大的研究,但一定要有思考的能力,可以结合具体实际中的小问题,聚拢那些有思想的老师成立一个小团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步骤,一步一步去认真地实施、记录,最后将整个过程整理、总结。这便是课题研究,便是教师专业成长。
一篇好文章,它所表达出来的创新的观念,不单能够引发对教育理论的思考,同时,还可以改变阅读者的思维方式,让自省更具有针对性。我想,这便是带着脑子阅读最大的好处吧。
若喜欢,请关注
若同频,请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