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好
在明媚晴暖的天空下
用诗意和清欢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
生命的隽永和厚重
谷红岩:美丽着各自的美丽
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
中国人的习惯——听话。
我们大多喜欢听话的孩子,领导喜欢听话的职工,妻子喜欢听话的老公,就连朋友,也喜欢听话的,不喜欢那种总是跟自己别劲的人。
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临走时总是不忘嘱咐一句:“听老师的话啊!”
送孩子回老人那里,也会叮嘱说:“要听奶奶的话呀!”
诸多的环境因素造就了听话的孩子,听话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听话的职工,成了家长之后,再培育听话的下一代。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听话下去。偶尔有谁不听话,那就成为叛逆的典型,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了。
在这种听话的潜移默化中,个性逐渐地丧失,因为你稍有个性的萌芽,便会被打击得万劫不复,以为你是坏苗子啊!
幸好,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开始改变了。
大人在反思自己的成长道路之后,开始醒悟到听话并不是好孩子的代言词,于是,开始关注不听话。但凡有不听话的孩子,就又片面地戴上“不听话的孩子以后都能成大事”的帽子。果真如此吗?那些进入监狱,因为一时失足终生失去自由的人们,还不是因为小时候太不听话了,太叛逆了,太自由了,而让自己的一生背负上沉重的罪恶包袱?
所以,听话的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孩子,不能决然断定好坏。
该听话的时候要听话。比如说,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则,孩子必须要听,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的。
不该听的时候,就要敢于质疑。比如有些家长说:“上车就蹲着点,不用买票。”孩子大胆地提出异议:“为什么?这是不对的。”这样的不听话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成长,就是要鼓励。
还有,别人说这件衣服好看,可是,我认为是那件衣服好看,为什么要和别人说一样的,为什么不能坚守自己的观点?可以的。这样的不听话,这样的反对,是要鼓励的,鼓励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
记得几年前带班时,我做了几个放纸屑的“吃纸娃娃”,孩子们为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进行投票。
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既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不受他人的干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我对小朋友们说,“这些吃纸娃娃,有的说这一个漂亮,有的说我最喜欢那一个,大家的意见是不同的。你喜欢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别人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喜欢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当然,我们也不能强迫别人非要来喜欢你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我喜欢红色,那么我让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红色,这样可以吗?不可以,我没有强迫别人的权利。”
要知道,成人的态度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无所不在的。孩子的发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不要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孩子。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们不要“复制品”,要“允许”孩子与众不同,鼓励孩子与别人不一样,如同那四个“吃纸娃娃”,美丽着各自的美丽。
所以,一直以来,我坚持着“我想要有个性的孩子”,你呢?
(进入夏季,人们更容易浮躁,炎热总是让人心神不宁。其实,当内心坚定,有目标时,便不会被环境所左右。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唯有如此,一切,值得。)
儿
童
节
快
乐
HAPPY CHILDREN’S DAY
关注幼儿教师
很多人吐槽教师,也有很多人赞赏教师。其中的甘苦谁又能真正知晓?
站在老师的身后,默默地关注她们。虽然,我不能为她们争取什么,但我愿以一颗同理心和她们在一起。能有一方寸土休憩心灵,能有一人默默倾听诉说,便为最大的欣慰。
若喜欢,请关注
若同频,请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