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幼儿园空间设计公司主任设计师,从事幼儿园空间设计7年。曾于《景观设计》合作发表“列车过后的景象—纽约高架线公园”、《早期教育(教师版)》合作发表“幼儿园中的景观设计“。至今已经设计超过200所幼儿园。
17号前往哥本哈根的途中我们在瑞典的韦纳穆停留了一晚。吃完晚饭,我们跟着地图导航寻找附近的湖面。路边的花草很美,我们走上一条小路,转过弯,一组红色小屋的建筑出现在不远处的草地中,美的我们左拍右拍。这时天空的火烧云飘过屋顶,整个天空的色彩如梦如幻,如何惊叹都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激动,我们像孩子一样,在期盼已久的礼物面前开心的不知如何是好,这份礼物如此珍贵。
找到湖面已经很晚了,从湖边再走回到酒店,如痴如醉的我们竟然在餐厅坐了半天才缓过来。
18号早上出发到哥本哈根,简单吃完午餐我们赶去哥本哈根的动物园,不是为了看动物朋友,是去看正在动物园结业的小朋友们!
接待我们的Jessie,在迎接我们进入动物园的时候告诉我们丹麦的学校不是只在学校上课,而经常到外面上课,他们到博物馆、动物园、游泳馆等,到哪个地方就学什么。
进入动物园,满眼的爸爸妈妈拖家带口,跟孩子们玩的起劲。我的镜头里,基本都是爸爸们在带娃,抱着的、扛着的、推着的、哄着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最小地区之一,男性与女性一样的承担家庭教育,女性也一样在社会上打拼。
一位华人妈妈跟我们说这边的女性非常辛苦,也很厉害,既要照顾好家庭也要有自己的事业,好在男性也一样的照顾着家庭。
丹麦的幼教大概分为0到3岁的托儿所和3到5岁的幼儿园。从一岁开始,老师(也有的是教育工作者)便开始关注孩子们说话,用简单重复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发音。丹麦的教育特别关注户外学习,尤其是户外生存教育。一般学校每个月至少有一到两次的户外学习,给我们做介绍的妈妈她的两个孩子的学校每周有一两次的户外学习。
我们看到到处疯跑的孩子,便好奇的问:你们不担心孩子们这样玩丢了吗?“这个放心,在进入动物园的时候,我们会在孩子的胳膊或衣服上写上我们的电话号码,如果孩子跑丢了,捡到他们的人会联系我们的。”这个妈妈的回答如果放在国内基本会被鉴定为不正常,而我们就看着这些妈妈们真的这么放心的做的。
这位妈妈在提到丹麦注重户外学习的一个细节时,她的眼睛也在发光。在丹麦,为了保证孩子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能到户外,他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种称为Flyverdragt的衣服,一种可以挡风防水的连体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学校里孩子们的衣柜中一定要准备好对应的可以穿到户外的衣服。
关于户外生存教育,丹麦的孩子都知道FDF。一个致力于青少年户外生存训练的组织。孩子们从4岁就可以从FDF学习如何在野外生火,如何收集用来生火的树枝,如何找水源,如何识别野外可以吃的东西……
在培养教师的课程中,野外生存教育也是一门选修课。
在我们不断询问的时候,这个妈妈的两个孩子有时候基本跑的没影,有时来回在不同区域穿梭。原来,今天来动物园玩,还有个结业的小任务,他们要在动物园里找到与他们拿到的彩纸上颜色对应的动物,难怪他们疯玩一阵还会认真的看导视牌。
在往回走的路上看到的一处饲养羊的地方,给我又惊又喜。惊叹里面的大羊小羊都跟孩子们玩成一片,还有爸爸们抱着刚会走路的孩子一起尝试抚摸小羊。实际上这真不像个羊圈,像是孩子们和羊们共同的游乐园。里面还有高低不同的石堆,粗壮的树干,孩子们爬上爬下,羊就在身边淡定的啃树枝。饲养的意义不过如此吧!
我本来是很讨厌看到幼儿园饲养区里被关起来的动物。我看到过的幼儿园饲养区,很多被饲养的动物活的真的不好,有的幼儿园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意识去照看好动物,但还是圈住它们。很多动物常年活在阴暗湿冷的环境,有的生病了也不能得到救治,甚至还有被常年关在狭小空间的。孩子们也只能隔着栅栏看两眼,扔些食物。就为了所谓的给孩子们提供学习的环境,而让动物身陷恶劣的生活环境,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的对生命的理解?
当我看到在动物园里拥抱小羊的女孩,我心里才解开这个节,原来孩子们可以如此和小动物分享一个乐园。
在访问快结束的时候,我抽了一点时间看了一圈动物园。这个动物园原来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参与与感受。从指引牌到游戏设施都很用心。父母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休息的地方,同时能照看到孩子就在身边游戏。
在海狗的泳池设计上,特意做成了不同的水面高度,孩子们完全可以同时观察到水下和水面上的世界。设计似乎有意让孩子们尽可能感受到这些动物的生活。骆驼、长颈鹿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很多动物的护栏高度基本都是孩子们高度。
其实在访问之初,那位妈妈就告诉我们:在丹麦,孩子和成人基本是平等的。
最后,分享一个福利。我们晚饭后闲走在哥本哈根街头,竟然让我们看见一个非常美丽的幼儿园,非常美丽!
更多专业分享请关注“三槐堂幼儿园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