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长期以来我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又永远是个新话题。
一贯彻”纲要”的出发点是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
1.为孩子的需要创设环境。怎样才是满足幼儿需要的环境?首先,孩子自己表现出来的探索兴趣、经验、作品。例如,活动室角落的”心声心愿”,户外的”种植角”、墙壁上的”美丽献给党90周年”等。其次,各种有益的活动内容,与近期相关的活动。例如,庆”六一”系列活动区分布在园外、园内、班级各个地方。
第一,全方位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发现和挖掘现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窒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
第二,在环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l)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家”这一教学活动来源于大班一名孩子对同伴谈论自己家那座刚建成的别墅,孩子们在观看他带来的照片及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参观,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2)收集、提供材料与作品。在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旧光碟、毛线、碎布等废旧材料,也有木块、蛋壳、西瓜子壳、杏核等自然物材料,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米粒、玉米、豇豆、芝麻、牙签、瓜子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做菊花。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很开心,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
2.挖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第一,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第二,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社区的文化资源和场所。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重实效,在寻求多种途径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也尽可能地购置能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活动器材和操作材料。第三,营造良好的园内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1)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深层次的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深层次的尊重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2)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教育环境创设的落脚点是促进幼儿身心康全面发展
1.环境是教师激励幼儿成长的”足迹”。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物质环境建设应形成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用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
2.环境是校园隐形的幼儿老师。首先,环境是为教育服务的。其次,环境与课程活动有关,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再次,环境是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说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3.环境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把《纲要》理念渗透的同时,还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环境这一重要资源的教育价值,用科学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形成尊重、信任、友爱、和谐的气氛,创设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全面、和谐、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康发展。
【以新理念创设幼儿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