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指幼儿园选取园内教学工作存在的某一普遍性问题(幼儿园教育教学或园所管理等)或某一时期的工作重心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开展的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研究活动。
? 促进课程改革
? 实现个人(教师)和幼儿园的现实利益(品质提升、口碑来源、社会效益)
对于幼儿园来说,课题研究是发展的动力,接下来让我们以南京一幼金域蓝湾分园的十二五市级规划课题《博物意识引领下,幼儿自然之旅活动的开发研究》研究历程为例,探析课题研究应该如何进行。
南京一幼金域蓝湾分园以《博物意识引领下,幼儿园自然之旅活动的开发研究》为课题,其中博物意识与自然之旅分别是指:
? 博物意识: 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
? 自然之旅: 此处的“自然”意为大自然,“自然之旅”意为“以自然科学教育为基础,以自然界中动物、植物为学习内容的幼儿的学习过程。”自然之旅中的“旅”体现了一种过程,一种状态,一种心情,是个愉快的过程!
自然之旅就是希望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在研究自然物中感受这个过程,享受这个过程,愉快的参与这个过程!同时,在孩子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

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合理的人员分工可以加强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因此,各园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根据人员工作和擅长版块做课题开展研究人员的分工部署。
?

首先针对课题的内涵,园所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帮助教师了解课题的核心精神,掌握活动开发的基本步骤、方式。
? 辨析“博物意识”“自然之旅”以及两者的关系
(1)解读“博物意识”的内涵
(2)定位“自然之旅特色活动”的研究范畴
? 重视博物意识的培养
(1)博物意识对幼儿园课程的引领
? 导入“高宽课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引导教师们学习“高宽课程”中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各领域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作为活动设计开发的目标参照,并在活动的观察记录中借助指南目标要求,解读幼儿的学习过程,从而最终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
来源:南京一幼金域蓝湾分园课题开展前期理论准备
在教师对课题理论有了一定储备,对课题的内涵,研究内容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试点班级先行研究,激发教师对课题的兴趣及积累课题研究经验。
? 试点班先行展开对叶子的研究,在这个阶段,幼儿园有5个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参与此次试研究,分别是1个小班、3个中班和1个大班;
? 小班研究“舌尖上的叶子”,中班的研究分别是“叶子的艺术创想”、“叶子探秘馆”、“叶子游戏馆”,大班研究的是:落叶树与常青树。
? 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老师不停地碰撞、交流,探讨研究中的困难,调整研究的方向和重心,在研究尾声,园所面向其他幼儿园组织了若干次接待,展示了研究成果,参与的老师们也分享了研究中的所得所悟。

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开发经验后,园所集结了全园教师投入课题的实践研究:探析“博物意识”的内涵,明确“自然之旅”活动的目标,围绕课题尝试了多途径的活动开发。
在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中要注意积累优质经验,留存活动成果。如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中,每次活动教师需要有预设计、开展活动的资料呈现,活动反思,活动资料的汇总,留存活动资料。在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中要有游戏材料、游戏玩法、游戏现场图片的呈现资料。

1.自然之旅主题方案的设计、开发
2.自然之旅区域活动的设计、开发
3.自然之旅户外方案的设计、开发
4.自然之旅领域活动的设计、开发
5.自然之旅亲子方案的设计、开发

自然之旅主题方案的设计、开发
? 植物篇
考虑到动植物的不同特点和实际的开发困难,园所以植物为切入点,根据小中班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
* 小班研究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瓜果蔬菜,以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为维度,研究了苹果、柑橘、葡萄、土豆、萝卜、西红柿等常见的瓜果蔬菜,幼儿通过玩一玩、做一做、尝一尝等方式,多途径感知瓜果蔬菜;
* 中班则将研究重点落在植物的花、叶、茎等方面,更关注对植物的特点、功能的体验探究。
* 大班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将研究的目光聚集在日常看不见的部位——根上,和家长、老师踏上探究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旅程。

? 动物篇
在开启动物篇研究前,园所最大的困惑是怎样将动物拉进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近距离体验再体验。园所尝试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带着幼儿在园内寻找动物,于是蚂蚁、蚯蚓、蜜蜂、蝴蝶、蝌蚪等动物都纳入了观察范围,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发现,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活动。
对于一些孩子较为熟悉的但是无法近距离观察接触的动物,如老虎、熊猫、猴子、长颈鹿等动物,一方面倡导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动物园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另一方面老师搜集了相关的优秀纪录片和摄影照片,和幼儿一起观赏,加强孩子的直观经验。
同时在活动的开发中,不断对主题活动进行调整与整理。
自然之旅区域活动的设计、开发
?
区域活动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区域活动配合主题活动,渗透“自然之旅”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促进幼儿自我建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园所根据活动开发的内容和目标,围绕动植物设计了丰富的区域游戏,涵盖科学、数学、语言、美工、音乐、益智等各个领域。园所需要将区域活动设计汇总,整理好每个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游戏材料、游戏玩法及活动照片,便于后续使用及不断优化调整。
自然之旅户外活动的设计、开发
?
户外活动按照场地区域可划分为体育运动活动、游戏活动、观察欣赏活动和种植体验活动。户外空间宽阔,有充足的的空间供幼儿实验、探究,感知动植物的秘密。教师利用幼儿园内自然资源开发设计相应的活动。

自然之旅领域活动的设计、开发
?
园所研发了若干高质量的领域活动,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社会等不同领域,并成立对应的教研小组,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承担着结合课题内容开发高品质领域活动的重任。每个教研组除了已经定型的老教师外,年轻教师可以在不同教研组流动,循环学习。
在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后进入相对固定的教研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并争取在相应的学科领域中起到引导作用。重组后的教研组由各领域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需要汲取营养的年轻教师组成,是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

自然之旅亲子活动的设计、开发
?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建构的活动形式,能增进亲子感情,拓展幼儿经验,促进家园互动,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
幼儿园同时通过对活动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如丰富幼儿园自然环境资源、改造园所菜园、打造儿童探究工作室、创设动态的班级环境,打造园内公共环境的自然特色,开发家长资源与社会资源推进课题研究。
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研究,也获得了很多的成效,如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发展。在课题开发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们的关注点不断变化,从注重认知结果转移到关注幼儿学习方式,将活动组织场所从室内转移到室外,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组织方式激发幼儿的多感官体验。教师的活动设计也更加贴近课题的理念,更加关注幼儿,在坚持课题理念的前提下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反思活动,将自上而下的理念和自下而上的实践相结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明显的转变,也推动了园本课程质量的提升,丰富而来园本课程内容,形成园本特色。
END
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对园长和教师而言,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就是找到了改进自身工作的突破口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的切入点。
*本文整理自《幼儿园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活动 授课者:孙莉
*本文仅个人整理,内容版权归授课者:刘莉所有,不得随意转载。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