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19:08
月月:【工作总结:
1、针对“在孩子不破坏周边环境,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老师不干预孩子的行为”这一原则下,小班进行了调节,有进步。但还是有问题,比如,大家一起跳舞,个别孩子不想跳了,老师会让他留在原地进行观看,可以不跳,不听话的孩子有人去干别的事情(坐着发呆、和另外一个不想参与的聊天和嬉戏),如果不要求站着很快会一半的孩子跟着一起去别的地方玩了,活动课无法进行。老师这种做法对吗?
2、孩子在玩教具时,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起来再去进行下一项,有些孩子觉得无法完成或没有耐心拆开就想走,部分蒙氏教具(亚洲地图拼板)比较复杂,我鼓励着张鑫用了30min左右完成亚洲嵌板,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否要直接打断进行下一项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还是暂不让孩子玩复杂的教具。
3、小班崔木妍把馒头扔在地上踩,很多孩子也没有节约意识,给老师建议珍惜食物和水的主题课多上几次。
4、崔木妍家长连续说了三天,孩子最近说话结巴,拉长音,希望我们进行调整,给孩子提醒,让孩子改,我告知家长,孩子拉长音的情况从一开始都有,家长说是最近发生的比较严重,我告知我们具体不知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需要再进行观察,如果提醒孩子,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怕适得其反,所以也希望家长多观察。老师们晚上会议时,老师表示孩子一直如此。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观察。
5、中班李沐宸玩游戏时撞床上,及时冰敷未留印儿,告知家长后,家长质问孩子:为什么又撞上。
6、综合以上问题,家长沟通是个大问题,如果有必要,是否可以把我们的一些理念跟家长开个家长会进行沟通。我也可以将最近这些问题进行整理。
7、因为入离园的时间比较紧张,无法和家长进行孩子某些情况的实质信息交流,是否可以在午休或者下班后进行微信或电话沟通。如:崔木妍认为物质的东西没了或者损伤了,都可以让爸爸再买。
8、今天对有积食和消化不良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后饭量进行控制。对部分孩子饮食情况也做了调查与记录,与其他老师进行了沟通。
9、孩子现在已经大幅的反弹起来,这个过程每天开会都在交流办法,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F健康快乐的成长。
10、天气降温,各位保暖。】
我:【1.一半的孩子对集体课没兴趣,老师没有自我反省一下?培训后期重点就是集体课,讲了很多种引导的方法,还一遍又一遍的演练、考核,想不清的自己查笔记。
2.小班的孩子完成亚洲嵌板没有任何问题。老师不能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和权利。孩子有表示不想继续操作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要直接打断?孩子操作有困难老师可以进行引导。
3.幼儿成长问题目前不是本阶段的核心工作,老师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撑
4.崔木妍的家长是C总朋友吧,让C总沟通一下,目前老师们做不了这件事儿。也说不定老师让她拖长腔她反倒把问题改了。就这么随口一说哈,可千万别真去这么说了。
5.中班前一天玩球撞桌子上,今天玩游戏又撞床上,我也很想问为什么又撞了。
6.可以把问题先进行整理。
7.这种情况当然要沟通,家庭必须和园区共同努力。但是建议面谈,相对电话比较容易控制节奏。可以提前约好时间。不建议微信沟通。
8.结果?】
莉总:【曹园长,今天下午的红枣银耳粥,厨师把盐当成白糖放了,喝着有点咸味,中班孩子只有一人喝了几口,其他都没喝】
我:【……】
中班的刘丽雪和王娜都反馈李沐宸跳垃圾桶,表示很危险。
幼儿的身体处在快速发育的时期,奔跑、跳跃、攀爬都是必要的活动,现在场地依然不合适、器材和防护都没有,得尽快采购。
王娜(中班)
玩游戏时李沐宸头碰在床边;
成一鑫在凳子上扭动,凳子和人都倒了;
呃,除了李沐宸,还有个成一鑫
齐咪(小班)
抬床时间有些紧张,吃饱了抬床不舒服。
将抬床时间向前提,盥洗时抬床。
今天来了十一个孩子,除去放在最底的那张不用抬,总共要抬十张床。幼儿睡的杉木小床并不重,就算是孩子也抬得动。老师们吃得有多饱做这么点儿活动都会不舒服?要不要吃完饭上床躺着歇会儿?
张鑫:对亚洲地图嵌板很感兴趣,虽然不是很会玩,但还是努力多次尝试,坚持了近一个小时完成。
张嘉谋:性子比较急躁,但在拼乌龟嵌板时尝试着拼了近四十分钟直到拼好
当孩子面对感兴趣,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内容,就是这种投入的状态。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内容,引导他进入这种状态是老师的职责。
兰芳芳(小班)
存在问题
1、对自己的错误不承认,撒谎。
2、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解决方法:
1、引导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2、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鼓励有想法说出来。
思考:
你做了错事是不是每次都会勇于承认错误,为什么?
你是不是会跟谁都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为什么?
兰芳芳关于成佩洲的观察记录引起了我的注意:
成佩洲:……较胆小,玩游戏时害怕游戏里的狼,气愤的打老师扮演的狼,后老师解释是假装的,情绪好转
郑倩则对月月说的含混不清的第二条:关于蒙氏教具操作指导,有了更为清晰的表述:
蒙氏教具孩子完成的难度大,老师是不是该介入希望有一个专业的意见。
之前讲过除非幼儿出现伤害自已、影响他人、损害公物的这三类行为时,老师不允许干涉幼儿的活动。蒙氏教具的指导不属于这三类行为,以致于老师们出现困惑,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们忽略了一个概念——干涉。
什么算是干涉,通常来说是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的行为,比如孩子在认真地看绘本老师跑过去打断他,你在看什么呢?这是干涉。孩子在搭建,老师过去说你这样搭不好看,你应该这样搭,这是干涉。孩子在绘画,你指出他的“错误”,太阳是红的,你怎么画成了紫的,你画的不对。这是干涉。
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并且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这个困难,甚至因此打算放弃,或者孩子向老师发出寻求帮助的信号,老师过去进行引导,这叫指导。
两者有质的区别。
不允许干涉幼儿的三类行为辨别和实施都比较简单,相对而言,需要进行指导的情形更为灵活,需要一些技巧,也不符合现阶段“安全”的目标,之前我们并没有讲。当孩子在蒙氏教具操作中出现困难老师是可以予以指导的。
但是老师指导过多,会影响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指导太少,孩子无法完成操作,无法让孩子保持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指导,怎样把握好其中的“度”,这是中级培训的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园长一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