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Hi,这是早幼教邦陪伴你的第1647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关注我们一起成长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美育,即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方法,最终要培养的是青少年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美育不能止步于音乐、美术课堂,更要渗透进德、智、体、劳其他四育的方方面面,达到协调与促进各育发展的作用


然而现实是,美育在我国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大美育”也一跃成为教育界新晋热词。大美育强调,在一切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美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由此可见,美育的范畴可以扩张至校园文化、环境、课程、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但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一旦脱离艺术课程,很容易陷入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01

美的校园、美的学生什么样?

包容“不完美”的细节


不可否认的是,美是一种内心情感体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度量美的尺子,不同个体的审美观存在差异。身为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者、建设者,要想创造一所美的学校,一个大前提是明确教育内在的审美尺度,用美的视角、美的标准进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即是说,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扪心自问——美的校园是什么样的?我想在校园里看见什么样的风景?
 
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认为,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若套用此法,只需在校园里漫步一圈,美丑好坏一眼尽知。例如,教学楼里处处张贴供学生背诵的知识点、给学生打鸡血的豪言壮志;以保障学生安全为由,在楼道里安装密封的铁栅栏;教室里挤挤挨挨的课桌椅上,胡乱堆满了书本试卷;正值青春期的美丽少男少女,套着不合身的“大麻布袋”式校服;要求女学生一律剪齐耳短发;跑操时学生必须肩并肩、胸贴背……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处处体现了一所学校是否具备人文关怀,是否重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爱而不只是着眼于升学成绩和组织纪律上的“完美”学校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尽在校园环境的细节中。

 

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美的校园可能是古典的、艺术的,也可能是现代的、高科技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一定是洋溢着蓬勃的、年轻的生命力的。好的教育,不应是塑造一个个“完美”的机器人,而应是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以恣意绽放。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02

孩子的心“生病”了吗?

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


美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对美的体会,要通过情感这一媒介来实现,因此有人认为,美育是一种诉诸情感的教育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就曾说:“美和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美不美,就在于能不能调动人的情感。”由此可见,美育还需注重“心灵美”,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进而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时有出现。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检出抑郁倾向;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为1.9%-3.3%,到高中则升至10.9%-12.5%。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落地,向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和教材,聘请专业人士负责心理咨询室,通过家校共育关怀学生种种措施刻不容缓。

 

此外,学校还需深究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因素,包括课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矛盾等等,调整不合理的纪律要求和规章制度,为学生营造包容、自由的成长环境。此外,也要预防及整治校园欺凌、过度竞争等不良风气,从源头上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03

音乐、美术课意义何在?

扭转艺术教育功利化的倾向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新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将艺术课程改革作为一大重点,规定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新课改丰富与细化了艺术类课程的内涵,但学校艺术教育的功利化、技能化倾向能否纠正,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学校自身对美育的理解程度。例如,北京第五中学校长王蕾便表示:“美育不能成为少数艺术特长生的特权,也不能以他们的水平作为衡量学校美育成就的全部,而应该以全员美育的普及为标准。”
 
然而,在某些学校,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美育沦为招生的噱头,有名无实;艺术课程只是少部分音乐、美术等特长生的必修课即使一些学校强调艺术特色,往往也是重视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艺术对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长春人文学院副教授李英翯、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姜殿坤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更新、创新美育实施机制,以及遵循美育规律,处理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学校应该在深入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创新美育实施机制。完善美育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美育的实践体验,完善美育的评价机制,把美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面向人人的课内外、校内外密切结合的常态化教育机制体制,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目的。
 
遵循美育规律,处理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美育除了进行艺术教育(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的教育),还要通过自然美(如写生、摄影)以及生活美(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校美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普遍的艺术素养为主的通识教育。

 

艺术教育在克服以竞赛、考级等功利为目的,“重技能”轻审美,抛弃育人本位的弊端之后,应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烈的责任感,探索、拓展艺术在美育领域的空间及作用。同时,美育也应依托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借鉴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深植以美育人的根基。美育的终极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态度和境界。
 
在明晰美育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遵循美育规律,提升学校全体教师对美育重要性的深刻认知,优化美育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体系,把学校美育的受众真正扩展到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可以在学校、社会生活中时时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且有机会表达共性美、创造个性美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幼教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完美感”?好的教育从包容“不完美”开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