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切莫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丸子妈

Hi,这是早幼教邦陪伴你的第1202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提出“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对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公开答复称,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

  • 是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加强对“网络保护”章节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权威解读,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 是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 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四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引导孩子正确用网,需要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合作,共同发挥作用,还孩子一片健康的成长空间。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不沉迷游戏,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1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有没发现,自从有了手机之后,一些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竟一言不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手机。


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是没收手机,都没多大作用。孩子沉迷于手机,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这15条家规,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使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



2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⒈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和孩子无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


而中国传统的家庭观认为:父母、子女是一体的。久而久之,中国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地视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


所以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⒊第三条:如果电话响了,就接。它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 解读: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


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⒋ 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


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 解读:要尊重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⒌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放,郊游和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如果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修剪草坪,帮人看娃,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 解读:这涉及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⒎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涉及伤害他人交谈。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轻易的掏心掏肺。


?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⒏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
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⒐在公众场合: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


想想,当你想安安静静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的时候,如果别人的手机铃声旁若无人地响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⒑ 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


别笑,尽管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受到诱惑。这是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你十几岁、大学和成年以后的生活。这始终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括一个坏名声。


?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⒒ 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全身心地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⒓ 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地出门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也会过得很好。


?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学者曾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和iPhone分离,将带来严重的精神焦虑,影响心跳等生理指标,并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

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⒔ 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


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⒕用你的双眼看世界。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用上谷歌搜索(国内就是百度了)。


?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除了手机充耳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


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⒖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有人说,西方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契约意识。但丑话说到前面,确实能为有些事的处理省去很多麻烦。


同时,西方人同样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成长,中外皆同。


这封信不仅是一个母亲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亲的教育理念。


其实别说孩子了,现在很多大人也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游戏等上面。


我们总是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和外面的资讯,却没有留意到自己身边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

最后,想和大家说句心里话:

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切莫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分享一下,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幼教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教育部正式答复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