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称“世界最美丽的首都”瑞典斯德哥尔摩南城区的老城岛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幼儿园�D�D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特别突出“无性别”。北欧国家一向以男女平等程度高闻名,瑞典自不例外,只是这种从孩童抓起的性别平等教育在外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探访“无性别教育”幼儿园
尼古拉幼儿园共有112名1岁~5岁的幼儿,分5个班,每班10人~30人,配备老师3人~7人。幼儿园员工总共约30人,平均1个人照顾4个小孩儿。
幼儿园负责人洛塔介绍说,这所幼儿园为促进性别平等采取了很多“先进”举措,如在学校称呼孩子们只能说“朋友”“同学”或“小孩儿”,而不可以性别来称呼;游戏时,所有小孩儿都参与,完全不考虑性别;不使用“安静”“狂野”“乖巧”“小心”等字眼来形容男孩儿或女孩儿;当一个小孩儿穿了一件新衣服来学校时,老师们尽量使用中性字眼,如“舒服”“温暖”来形容,而不用“甜蜜”“刚强”等。儿童读物的选择也要注意到男女平等,即书中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如此,孩子们的读物中,《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刻画了鲜明女性或男性形象的传统经典童话故事极少,更多的是有关单亲家庭、领养儿童以及同性夫妻的内容。此外,唱歌或讲故事时,要将男的“他”与女的“她”混合使用,或使用中性的指代词。
将性别平等问题主流化
瑞典幼儿园普遍强调性别平等,只是做法和程度上有所不同。斯德哥尔摩童话王国幼儿园负责人凯萨?亨利克松说,他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幼儿园里所有一切都不强调某种性别,例如从来不说女孩儿就该穿粉色衣服;扮演角色时,不强调必须是女孩儿扮妈妈,男孩儿扮爸爸;读童话时,大灰狼可能是狼奶奶,也可能是狼爸爸;王子和公主的角色也是可以调换的。
对“无性别教育”问题,一些瑞典人有不同的看法。“男孩儿还是男孩儿,女孩儿还是女孩儿,性别是不能含混的。”替娅的奶奶说。
“无性别教育”以及“性别中立化”运动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由于瑞典社会强调男女平等,并具有相对宽容自律的氛围,所以进行“无性别教育”的幼儿园并没有被边缘化。如今,瑞典的男女平等观念可以说贯穿了社会各个层面。孩子很小就培养起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但男女要平等,大人和小孩儿也要平等。尽管有人认为瑞典的性别平等已走向极端化,但瑞典政府明确指出,其性别平等政策就是要让女人和男人在社会各个层面分享权利和影响,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民主的社会。
“国王与国王”的童话故事
除了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在性别平等教育方面也做得很突出。
在挪威,《国王与国王》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书籍之一。这本被当地人认为“适合孩子们读一读”的童话书,讲述的是一位王子不爱漂亮公主却爱上公主哥哥的故事。这种颠覆传统模式的故事,被挪威孩子从小熟知,该书和《玛琳的妈妈和莉莎结婚了》等类似书籍被列为儿童教育推荐书。
挪威的相关政策对性别平等有严格规定,强调幼儿园应该在日常工作中贯彻男孩儿和女孩儿两性平等的思想。为帮助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落实,挪威政府一直致力于招募更多男性幼儿园教师。20世纪90年代,挪威只有5%的幼儿园雇员为男性,如今这一比例已经翻倍增长,位列全欧之首。
挪威人也经常就性别平等话题展开政策性辩论,多数挪威人如今已经将“男女之别”看得很淡。正因如此,挪威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居第一,并且被联合国评为性别平等指数最高的国家。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全球性别鸿沟报告》中,挪威排行第二,仅次于另一北欧国家冰岛。“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并非是让所有工作的男女就职人数相等,而是要打破阻止男孩儿及女孩儿选择非传统工作的有形及无形壁垒。”挪威教育部长在政府报告中表示。
尽管外界对北欧国家的性别平等问题有所争论,认为有些做法比较极端,但北欧的男女平等能贯彻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无论什么性别,都有免费受教育的权利。当女孩儿也能和男孩儿一样受教育的时候,她们就有很大机会和男孩儿一起竞争。现代社会,人们拼的不是体力,而是知识。
(阿政摘自《环球时报》)
【这是一所“无性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