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配音是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文艺演出、童话剧展示、欣赏、集体教学、晨间锻炼、集体舞等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幼儿园兼职电教老师,从事幼儿录音配音工作已有近十年,下面以童话剧为例来简单概括一下录音配音工作的全过程,希望能对广大幼教同行有所帮助。
第一步:前期准备
1、硬件设施
幼儿录音配音工作所需硬件设施极为简单:一台配有双核处理器、1G以上内存,320G-500G硬盘的电脑就足以胜任(2007年以后所购电脑都能达到以上要求);录音设备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定,简单一些的用一只十几元、几十元的电脑专用话筒就行,如果条件允许,可用调音台配合电容话筒进行录音,这样录音效果更好。录音环境应选在远离幼儿活动室的地方进行,以防噪音干扰,如果有专用消音室效果更佳。录音时间也可避开幼儿活动时间,多选用中午幼儿午睡时或下午幼儿放学后进行。
2、软件准备
可用于录音配音的音频软件有很多,如Windows录音机、GoldWave、CoolEdit等等,但笔者认为如果用于幼儿录音配音,还是Adobe Audition最为合适,其多轨编辑功能更强大,更适合、人声的后期合成。
3、素材准备
孩子天性活泼,适合他们的配音也应是幽默、生动而又极具真实感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注意收集整理配音的各类音效、素材,如常用的幼曲(应包括多个版本,演唱版、版甚至英文版、日文版等),各类动物的叫声,风、雨、雷、电等大自然音效,推门声、打斗声、笑声、卡通音效等日常生活或电视电影中常听到的音效等等。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最终制作出来的配音有血有肉,层次感丰富,幼儿更感兴趣。
4、脚本准备
在这里,笔者所说的“脚本”主要是指在童话剧剧本基础上生成的,包含全部要素的描述性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在童话剧剧本上,写上的选用、强弱的变化等要素。脚本的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制作之前就对自己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了然于心,保证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以童话剧《白雪公主》开头的一段脚本为例:
(:《采蘑菇的小姑娘()》渐起)
白雪公主上场。
白雪公主: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白雪公主!
,
(在《采蘑菇的小姑娘》声中,白雪公主采花游戏,30秒钟后,渐弱,白雪公主下)
(:《神秘园》渐起,在声中,旁白声起)
旁白:但是在一个冬天,白雪公主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国王又娶了一位新王后……
第二步:录音与美化
1、将从其他载体中录进计算机
承载的载体主要有磁带、CD、VCD、DVD等,对于这些,我们只需准备一根一分二音频线即可(见图①)。将一分二音频线的RCA端分别插入影碟机(CD、VCD、DVD)或磁带卡座的左右音频输出口,另一头的3.5mm端则插入电脑声卡的“Line In”端口。
接下来,启动Adobe Au-dition软件,首先新建一个波形文件,采样速率一般选择“44100”,通道为“立体声”,解析度为“16位”(见图②)。然后,一边播放,同时按下Adobe Audition软件左下角的“录音”(红色圆点)按钮,这样,就从其他载体中被录进了计算机。录音完毕后,注意点击“另存为”保存下来,留待我们下一步的处理。
2、录制幼儿声音
录制幼儿声音,我们需要用到电脑专用麦克风(当然用调音台效果更好,但操作也更为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首先将麦克风插入电脑的麦克风端口,然后在软件中,再新建一个波形文件(方法如上),选择“选项”→“Windows录音控制器”→“麦克风”,最后按下“录音”按钮,这样,幼儿的声音便被录入计算机。对于说错的地方,可以直接按“Delete”键删除。为方便接下来的录音合成,笔者往往将所有幼儿录音存为一个文件,以便后续的调用。
在幼儿录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或者由于“第一次录音”心里紧张,一段完整的话往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要求,这时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幼儿,使他们的发音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如实在不行,也可将一段话分成若干短句,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先录下来,再调整各个短句的间隙,使之合成一段完整的话,但要保证每个短句的完整性,否则听起来就会感觉不自然。
总之,在录制幼儿声音时,以“自然”为宜。
3、声音的美化
这时录制的人声,往往干涩无比,听起来远不如电视上、舞台上的声音那般甜美。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声音进行美化处理。
首先是消除噪音。只要不是在专业消声室录的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背景噪音,尤其是用普通麦克风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难听的电流声,如不及时处理,会大大影响到后面的美化效果。我们需要首先拖动鼠标左键,选中需要消除噪音的部分,然后选择“效果”→“降噪”→“减少嘶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Standard
HissReduction”,其余使用默认效果,点击“确定”,电脑便会自动消除难听的电流声和噪音,如一次效果不够理想,可再进行两至三次,直至幼儿声音“干净、自然”为止(见图③)。
噪音消除完毕后,便需要对整段的幼儿录音进行音量的统一。由于幼儿录音时声音难免有高有低,加上离麦克风的距离也有远有近,因此录制的音量往往很不统一,有时高,有时低,表现在波形文件上,便是有高有低。调整音量大小,需要首先拖动鼠标左键,选中需要调整音量的片段,然后选择“效果”→“振幅”→“标准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标准化为”,最后在后面的方框中填上相应的百分比(见图④)。如要降低音量,需填小于100的数字,如要提升音量,则要填大于100的数字。具体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直至整段幼儿声音听起来音量表现适中,没有突然提升或降低的现象为止。
接下来需要对幼儿人声进行进一步的美化,这里需要用到一个VST插件,如果没有可到网上下载安装,安装完毕后直接点击“效果”→“启用Di rectX效果”,便会在“效果”菜单栏中出现VST目录。同样,选拖动鼠标选中需要处理的人声,点击“效果”“VST”→“MultibandCompresso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预置”→“VocaI”或“Music Mastering”,其他使用默认选项,点击“确定”后(见图⑤)系统自动进行人声美化处理。
经过以上几步,录制在电脑里的幼儿人声已经变得圆润、丰满了许多。当然,我们还可继续对人声进行处理,例如加上回声、混响等,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对幼儿 人声的处理应还是应该遵循“自然,略带夸张”的原则,使最终的成品尽量接近幼儿的本来面貌。
第三步:后期合成
至此,我们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了,幼儿的人声,,其他相关音频素材已经全部准备完毕,现在要进行的就是后期合成了。这也正是Adobe Audition软件的优势所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Adobe Audition的工作区有三个“视图”,分别为“编辑视图”、“多轨视图”、“CD方案视图”。以上两部曲,我们都是在“编辑视图”下进行相关操作,到后期合成,我们则更多地在“多轨视图”下进行。
“多轨视图”,顾名思义,就是将多个文件放在多个“轨道”上进行统一编辑,并能听到实时合成效果。如有亟待改进之处,也可及时更改。
1、将录好的幼儿人声、,各类素材等插入多轨视图。
有些文件,我们需要将其全部插入多轨视图,这时在“编辑视图”下按下Ctrl+A,便会自动选取全部,同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到多轨”,这时再切换到“多轨视图”,我们就可以发现,刚才的整个已经自动被放到了“轨道1”上;但有些,我们只需要其中一段,或几段,这时就要先选取需要的部分,再行插入到多轨:切换到“编辑视图”,选择相关文件,按空格键或点击“播放”按键,直至听到自己需要的一段的开始部分,按下F8键,系统就会自动打上一根标记线“标示01”,再按空格键播放,直至自己所需要一段的结束部分,再按下F8键,系统就会再打上一根标记线“标示02”。从“标示01”处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至“标示02”处,便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一段完整地选取下来,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到多轨”,这部分就会自动放到“多轨视图”的“轨道2”上(见图⑥)。如需要选取另外一段,则再按如上方法进行选取、插入,直至所需要全部都被放入到多轨轨道上为止。如果在选取时定位困难,可以直接在“编辑视图”中单击“水平放大”按键,将波形放大后再进行定位。Adobe Audition的时间定位可精确到0.001秒。
2、在多轨视图中进行合成。
至此,全部文件已经都进入了多轨视图,为方便编辑,笔者一般将人声单独放在一个轨道上(比如轨道1),相应的放在轨道2上,各类素材放在轨道3上,如轨道太多,也可单击“垂直缩小”按键,使显示器能显示更多的轨道,但一般以不超过6个轨道为宜。
下面就是正式的合成工作了。选择“编辑”→“工具”→“混合”,这时鼠标左键就可承担定位光标、切换音量等工作,按住鼠标右键不放就可将一段波形文件移动到各个位置上。我们需要按事先编写好的脚本,将全部波形文件按顺序�D�D摆放完毕。
文件顺序摆放完毕后,可先将光标点到开头处,按空格键开始听实时合成效果,每段的默认音量都是100%,我们也可通过调整波形文件开头处上方的小白点(当鼠标放在上面时,系统会自动显示“Vo1:100%Odb”字样)来调整每段的音量,这时便会出现一根“音量线”来直观地显示该段的音量变化(见图⑦);也可在鼠标显示手指状带一个“+”号时为添加一个音量控制点,这样便可以实现的渐强渐弱等效果,配合“音量线”的直观显示,可谓是一目了然。
在多轨视图中,我们还可以对各波形文件进行循环次数的处理,延长或缩短时间使节奏变快或变慢,调整整段的音量,的简单复制、分割、重组等各类操作,这些都需要在相关文件上单击鼠标右键来实现。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再赘述,请各位自行探讨。
第四步:混合输出
当一切完毕,并且试听结果令人满意时,我们便可以进行最后一步合成输出了。首先单击“文件”→“保存录制期”,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保存下来。这时系统会提示是否保存当前文件,点击“是”或“全部是”,这样,我们所用到每一个文件都能够得到保存。但在这之后,我们再不能再对包含在其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修改,否则当下一次我们打开这个录制期文件后,听到的就可能会大相径庭。
保存完毕,单击“文件”→“导出”→“音频”,系统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我们选择合成后的保存地址,以及文件名、格式等。最后单击“保存”,系统便自动将进行混合录制。这一步通常根据计算机的性能、的复杂程序等所需时间不等,有时要耐心等上几分钟。这里,笔者有必要简单阐述一下格式对最终效果的影响:我们常遇到的mp3、wmB等格式都是有损压缩格式,质量有所下降但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而way格式则是无损压缩格式,质量没有任何损耗,但文件体积庞大,其他格式则不常见,很少用到。至于到底选择哪一种格式,请各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笔者简单概括的幼儿录音配音工作全过程,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有些更奇妙、更有用的潜在之处还没被挖掘出来,希望各位同行参与探讨,为使幼儿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工作更上层楼而共同努力!
【幼儿园录音配音的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