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55-02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D�D交往功能。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1.1 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1.1.1 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促进可幼儿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自主表达与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此条件下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1.1.2 成人的平等介入。成人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成就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1.1.3 “敢说先于正确”。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教师的负反馈会给幼儿以挫折感,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敢说先于正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是幼儿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同时,幼儿说话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1.2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在做中说、做后说,为他们组织多种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选择、扮演角色的体验,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同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想说、爱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2.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2.1 以图激趣,想象语言。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2 融入生活,延伸语言。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2.3 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D?D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
3.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3.1 学会倾听和阅读是培育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
针对这个特点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3.1.1 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做我的录音机?”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
3.1.2 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本期,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要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
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
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
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听。
3.2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种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3.2.1 户外游戏中的语言教育。
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说户外玩具的名称,等等。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树、草地。”等。
3.2.2 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给予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及幼儿间的个别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的条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给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特别的关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个别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从发音开始慢慢促进他从字到词,再到句,环环进步。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的进步明显。
3.2.3 注重创造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近年来,幼儿园教师采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字活动等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但这些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总之,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将其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刍议幼儿园教学之语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