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前健康教育目标
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二)儿童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表现在:
-
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学前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它包含着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等层次。
(一)终极目标
-
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
-
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三)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
学习洗手、洗脸、整理衣物,喜欢自己进餐、如厕、入睡,有一定的独立性,养成喝水的习惯;
-
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功能,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告诉成人,并乐于接受疾病的治疗;爱吃各种食物;接受成人有关的提示,学习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
日常生活中愿意与人交往,知道轮流玩,初步体验与老师、小朋友相处、共同游戏的乐趣;
-
愉快的参加户外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锻炼,自然协调地走、跑,并初步掌握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
中班
-
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用筷子,能独立有次序地穿脱衣物、鞋袜和整理床铺,正确使用手绢、毛巾、便纸等,有做事的成就感。
-
了解自己的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乐意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爱吃各种食物,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在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对危险的标志与信号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
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与忧;愿意参加各类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会简单评价同伴的行为。
-
积极主动地到自然环境中充分活动,不怕寒暑;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大班
-
保持仪表整洁,能与同伴保持环境整洁,会动手整理自己的生活场所;养成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生活、卫生习惯;
-
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并初步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对食物的营养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初步的自我控制饮食的意识;学习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
能文明、大方的与人交往,以积极恰当的方式参与或发起活动;尊重别人的意愿,比较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习解决活动中同伴间的纠纷,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与同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
精力充沛地坚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体验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幼儿园、家庭、社会多通道实施
(二)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