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关键词:德育教育;开展;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定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幼儿园为什么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二、研究方案
本研究采用法。
案例一:陈明是一个七岁的幼儿,从没上过幼儿园,早上要奶奶给他穿衣服,不穿自己就不会了。吃饭奶奶要喂他,不喂就不吃。上完厕所也不懂得洗手。有时奶奶不依他,他就会冒出一句“你这个老太婆,我不喜欢你”。他自理能力、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都很差。
案例二:王鹏是一个七岁的幼儿,现在读大班。每天起床自己穿衣,奶奶要帮他,他就对奶奶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很受老师的喜欢,经常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他是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好孩子。
三、研究分析
通过案例一、案例二的比较。同一年纪,上过幼儿园和没上过幼儿园的两个幼儿他们的德育水平是不同的,从而可以了解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德育。
1.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学习与人的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2.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上过幼儿园的王鹏在老师的教育下,各方面都比没上过幼儿园的陈明要强。良好的行为品格习惯的形成应从小培养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之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为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四、思考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幼儿的德育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让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3.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
4.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我们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5.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心幼儿园)
【德育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