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篇文章是小宝马上要结束幼儿园写的,记下一笔,这之后,幼儿园时代就成为回忆了。
早点
午餐
有的幼儿园提供午餐,有的幼儿园不提供午餐,需要家长自己给孩子带午餐。
我们幼儿园提供午餐。午餐的时候,老师陪孩子吃饭。吃多吃少都可以,老师会讲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不过,我们每个人的胃大小不一样,就象一个口袋,你把这个口袋装满了就可以,吃饭不是比赛谁吃的快,也不是比赛谁吃的最多。
上厕所
我们幼儿园差不多2岁半左右开始如厕训练。之前孩子都是戴纸尿布,老师根据情况给换。开始如厕训练,老师会提醒孩子上厕所,孩子在学校有好几套衣裤,可以替换。已经训练好的孩子,就可以自己随时上厕所。墙上贴了纸条,告诉孩子,怎么冲水,怎么洗手。
午睡
幼儿园固定的时间午睡,每个小朋友可以带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毯子和一个陪睡玩具。
老师不会强迫小朋友午睡。午睡的时候,关灯,孩子们安静地躺好。不想睡觉的孩子
比如大宝,老师把他的位置安排在窗边,让他可以看书或者玩安静的玩具。大宝3岁起就不午睡了,这几年,午睡时间都是自己看书消磨掉的。小宝则完全不同。大宝毕业走了,他升到pre-k, 老师说我特意给他安排到大宝的位置,想着他要不睡觉就可以看书。没想到这个孩子,一倒头就睡着了,两兄弟完全不一样呀。
每个孩子需要睡觉的时间不同。到了午睡结束时间,老师通常不会叫醒还在睡的孩子。有时候别的孩子已经睡醒吃点心,有个别孩子还在呼呼大睡,根本不会吵醒他们。
如果有新来的小朋友,老师非常宽容,会给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比如,孩子想家啦,心情不好啦,对参加活动没有概念啦,老师不会强迫孩子坐下。教室里分了很多区,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区。
大宝刚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去cozy zone,一个布置温馨的角落,他抱着自己最喜欢的小熊,看最喜欢的书。
小宝刚进去的时候,也喜欢坐在一个角落,按照老师的话说,他要观察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事情,在学习呢。
但是,如果是“老生”,还不能听从老师指令,就不行了。
大宝3岁多的时候,因为特别喜欢看书,老师叫他停止看书去做别的事情,他经常充耳不闻。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想办法,让他做集体活动时老师的小帮手,大宝就很乐意 地停止自己的活动,愉快地加入集体活动了。过了几个星期,他就知道:哦,上学要听从指令,不是我要看书就一直看下去,学校是有时间段的,每个时间段要听老师的指令有不同的活动。有了这个概念就好多了。
大宝3岁多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宝其实相当受欢迎,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主动找他玩。但是,也发现,他很少主动找别人玩。老师就想办法,早上大宝去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给他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必须至少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老师通过这样的办法,帮助大宝形成主动找别的小朋友合作的概念。
在幼儿园里,各个年龄段都有规则:分享和合作,尊重他人,解决问题用语言(不会说话的小朋友学手语,用有效沟通方式而不是哭来交流),有冲突不能打架要找老师,听从老师的指令。
我们幼儿园,到了pre-k(kindergaten前一年),为了和kindergarten接轨,(美国kindergarten是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实行每天记录行为的办法,绿卡表示一天表现都很好;黄卡说明有一次不听老师的指令;红卡的话,就要被带到校长办公室,老师讲道理,还要通知家长,让家长配合教育。听说有的幼儿园,如果孩子打人屡教不改,幼儿园是可以把孩子给退学了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小宝刚入学的时候,我陪了一个星期,每天一个小时在他们的教室里观察。那是2岁小班,都是2-2.5岁之间的孩子。有个孩子也是新入学,喜欢推人,用玩具砸人。老师每次都注意到这种情况,耐心地抱住他,说:我们要friendly touch,不能push。玩具是用来玩的,不能砸到别人身上。过了几天,我确实发现这个孩子这种行为减少了。
美国的幼儿园,在学业上的强调可能不如国内的幼儿园;可是,在行为规范上的强调可能要多于国内的幼儿园(或者说美国幼儿园对行为规范的强调和国内的相比,可能强调的方法方式不同,强调的行为规范不同)。
在我们幼儿园,从进去那天开始到毕业一直强调,follow the instructions, be a good listener。意思是,老师讲什么,要听!这个听,不是说盲目顺从的“听话”,而是“倾听”,老师讲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听,要听到,能听懂。有什么看法要等听完了再说。
经常听国内的父母把自由和纪律对立起来,似乎讲纪律的孩子,就没有自由,就丧失了创造力和想像力。其实,在美国的幼儿园,自由吗?是比较自由,那是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发展规律的尊重;可是,在美国的幼儿园,不讲纪律吗?不是的,我们有很多规则,到了小学,仍然有很多规则(过几天我发个小学生的规则)。不过,遵守规则的孩子并没有丧失创造力和想像力。
也许,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是:制定怎样的规则,怎么执行规则,才比较关键。要看到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共性以及个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忻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