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过程中,中C班的孩子收到了来自婴C班的邀请函——弟弟妹妹对表演区的扇子很感兴趣,想邀请他们来表演扇子舞。收到邀请函的哥哥姐姐可高兴了,有14个孩子提出报名参加。可是他们要怎么合作,才能完成集体扇子舞的表演呢?
师生一起讨论时,大家孩子都认为参与的小伙伴太多,可以分为两组。但自由平均分组失败了,因为很多孩子都想和好朋友在一组,不愿分开。
“我这儿有一个宝盒,它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愿意来试试吗?”老师拿出装了红蓝色雪花片各7个的未知宝盒。孩子们蒙上眼睛抽取雪花片,他们对这样的未知感到好奇和兴奋,“我是红色。”“我们是黄色。”抽到同样颜色雪花片的孩子成为了一组新搭档,对于这样的分组结果,孩子们都很认同,“这样很公平,因为大家都是看不见雪花片的。”
分组行动开始了,有孩子在找伙伴研究动作,有孩子跟着音乐开心乱舞。老师在一旁录下了孩子们第一次排练的视频,并邀请他们观看,刺激孩子们去反思总结。
通过视频,孩子们发现集体舞蹈的效果并不理想。Claudia提出:“我们没有同样的动作,是乱跳。”Amy说:“跳舞的时候,有小朋友在玩舞台上的东西,有小朋友在讲话。”那么,舞蹈需要怎么跳才好看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观看了扇子舞视频《茉莉花》。“他们几个人用扇子一起变了一朵花,太美了。”孩子们感叹,接着,他们主动对之后的排练要求提出了想法:“有些动作是一样的,我们要一起做。”“我们表演时都不要讲话和找别人玩。”“我们要一起来摆个造型。”……孩子们开始有了“一起”的概念,认识到了配合可以创造美。
合作中,孩子们在舞蹈上展现出了能力的不同。有舞蹈基础的孩子能把自己学习过的不同舞种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吸引同伴模仿。但有些孩子努力模仿着,却仍无法独立地舞蹈。
老师组织孩子们来进行分享交流,Claudia示范了自己创造的动作并分享道:“这个动作叫拉丁舞扇,我特别喜欢。我们要交叉着脚走路,左边一步,右边一步,像走模特步一样舞扇。”其他小伙伴们知道了这个来历,进一步理解了动作要领,但同样有小伙伴表示为难:“动作有点难,我记不住。要是慢点就好了。”通过交流,孩子们察觉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不同,大家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喜欢的方式也不一样。怎么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做好舞蹈动作呢?
结合以前的探究经验,孩子们提出了两个方法:1.选出小老师示范教学。2.把舞蹈动作拍下来,打印张贴,制作图解。老师还建议大家通过欣赏讨论来共同调整动作,尝试放慢动作的节拍,或让一些动作更简单更适合大家。
“今天不是该我们红队排练吗?黄队的小朋友总是要进来。”轮流排练的时间有了冲突,老师组织了两队的孩子一起来讨论。相互倾听后,孩子们认识到冲突的原因是大家都不清楚轮流排练的规则和顺序。
于是,Vivian提议两组分为早上和下午进行轮流,Sean接着建议把两组的轮流时间安排画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怎么画才能让大家看懂?孩子们发表了不同建议——数字代表星期几,画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红黄两队,用 “X”表示当时段没有练习……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建议把大家的想法综合起来,绘画成一个表格。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还确定了每组每周排练的次数是否一样,确保公平。他们同时做了这样一条要约:如果哪一组放弃了本该排练的时间,就不能占用其他组的时间,要珍惜排练的机会。
经过两周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终于自信大方地走上舞台进行表演,伴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彩扇翩翩起舞,赢来婴班弟弟妹妹的阵阵掌声。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孩子们兴奋地告诉老师:“我们还想再编一个扇子舞,艺术节的时候演给爸爸妈妈看。”那一刻,相信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共舞的快乐,合作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发芽。
【原创文章】转载本文请注明「金苹果学前教育」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