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园老师,每年都会迎接一批新宝宝入园,对于初入园的宝宝们及其父母,没有人比老师们更为熟悉和了解。怎样陪伴宝宝度过分离焦虑期?宝宝入园后爸妈该做哪些切实有益的行动……让我们一起听听幼儿园老师都有哪些建议吧!
Advice1:入园初期“不教育”
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宝宝身心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入园伊始,这些都不会去做。对于新入园的宝宝,老师就一个任务�D�D引导宝宝保持积极的情绪,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因此,宝宝刚入园那段时间,偏食、常规、文明习惯等等都不会纳入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范畴,换句话说,只要不哭闹就是好宝宝。
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父母也持这样的态度对待宝宝,让宝宝的成长中有一段轻松自在的留白。在刚入园这段时间不过分要求宝宝要学到什么本领、读什么书、去哪里旅游等等,离园后的时间,只全家其乐融融地待在一起游戏,好好休息,周末也以简单的活动为主,主要让宝宝放松心情、缓解分离焦虑带来的疲惫。
Advice2:
家园之间勤沟通
初入园,老师、宝宝与父母之间都是完全陌生的,这时沟通就是适应的最重要法宝。只有老师了解了宝宝的各种习惯与性格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去亲近宝宝,快速建立师幼之间的依恋关系,促进宝宝的情绪安稳。
给父母的建议
老师也很希望父母在宝宝谈到某些问题(比如被攻击等)时,及时向老师反映,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犹豫不决只会让问题不断发酵,处理起来会更加困难。
Advice3:
爱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老师常常遇到的麻烦,有些父母眼里只有自己的宝宝。比如:接宝宝离园的时候拉着老师说个不停,其实老师还要照顾几十个宝宝,根本无暇顾及;又如:在父母群里会有不良倾向地评价其他宝宝的做法,造成不良影响。
给父母的建议
当父母走在园里,不但要看到自己的宝宝,也要看到其他的宝宝,要礼貌地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礼让小朋友先行,不在公众场合谈别人的隐私,等等。这样不但能给每个宝宝营造好的成长环境,无形之中也给自己的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耳濡目染有时比说教更重要。
Advice4:
家庭责任自己担
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父母跟老师一学期也见不到一面,平常是祖父母、保姆或兴趣班的老师接送,幼儿园的父母会、亲子活动也是由他们代为参加。
给父母的建议
父母在宝宝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他人可以在某些场合暂为替代或参与,但是宝宝成长的责任永远要父母自己承担。事实上,有些替代是打了折扣的,比如:亲子运动会上有许多亲子共同完成的体育项目,但因为年纪的原因,祖父母是不能完成或影响完成效果,在集体中其他同伴父母的对比下,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
Advice5:
有承诺也要有效果
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解决(比如: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啃指甲、吃手等),因此需要和父母沟通,希望父母给予支持。不过,老师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父母,每次沟通的时候态度都很好,但是却迟迟看不到效果,严重影响了宝宝的发展。
给父母的建议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处理相关问题,即使不断地和老师切磋方法策略都没关系,大家的目的是共同促进宝宝的成长。最需要注意的是有态度没效果的问题,这对宝宝的成长十分不利。
Advice6:
宝宝之间不攀比
宝宝入园之后,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班集体中。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会建立父母群,方便大家沟通,但是,父母之间也会攀比宝宝的现象,尤其爱在宝宝的体能和认知发展方面攀比。
给父母的建议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规律,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别人会”而紧张,只要宝宝在遵循着共同发展的顺序不断进步,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可以在方法上引导宝宝,在语言与行为上鼓励宝宝,但切记不要攀比宝宝,尤其是当着宝宝的面。
Advice7:
正向引导主旋律
幼儿教育是以积极、正向引导为主的教育,让宝宝在肯定中发现标准,让宝宝在鼓励中找到方向,但是,很多父母担心宝宝犯错,对宝宝的一些行为往往会小题大做。这样的方式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让宝宝无法克服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比如:还没建立物权意识的宝宝拿回幼儿园的玩具,有的父母会把这种行为说成“偷”;还有的父母把宝宝想象与现实不分说出的事情看成“撒谎”,这都是不科学的,且这种标签会影响宝宝的发展。
给父母的建议
遇到这些问题时,父母倘若拿不准怎么处理的话,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比如:共同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宝宝把玩具“送回家”,并坚持正向、积极的教育。
家庭是宝宝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幼儿园是宝宝快乐童年的幸福家园,是宝宝快乐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家庭而言,父母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让宝宝看在眼里、听在心里,耳濡目染;对于幼儿园而言,有目的的教育、引导是促进宝宝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只有家园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为宝宝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聆听父母的心声、得到父母的支持!
【幼儿园老师的7条入园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