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与文学、美术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绘画能够逼真地描绘物体的外形;文学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地表达概念和思想;而更擅长表达感情。在时间中进行,能够表达事物的运动发展、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正如高尔基在他的自传小说《在人间》中写道:“我的心碎裂了,它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奇妙地接触心心灵深处而唤起的。”擅长抒发感情,能够深入打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起着教育影响的作用。
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思想概念。中的歌曲可以借助歌词,标题可以借助标题和文字说明,帮助人们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帮助人们体验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于作品中的非标题的纯器乐曲的感受,比对歌曲和标题的感受更富有个人性,更多的需要借助于个人在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个人欣赏的水平和特点。由于幼儿在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幼儿教材大多数是歌曲和标题性、描写性。
教育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教育的主要特点。
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运用表现手段的美,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作者在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殃出对这些思想情绪言所二把手有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技术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
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必须具备的技术。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就不能获得完美的艺术。在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去教,为幼儿的活动、教幼儿欣赏、排练和指挥节奏乐等,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保证教学上的一定艺术质量。幼儿学习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参与活动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听、唱、动、奏等实践活动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感染教育,获得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
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教育寓于愉快的感受和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爱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康,精神满足,体、智、德、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教育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