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行程是由秦皇岛光明之家孤儿院的老师带我们走访四家贫困家庭。我们一行人驱车两百多公里,抵达卢龙县,距目的地还有四十多公里。很快我们来到第一户,进村后看着周围的房屋都是比较新的,虽说不是青石板铺路,可环境整洁。正因为这样才更突显出我们要走访的那个家庭:破旧的院墙,杂乱的草堆、柴火、生锈的农具、长着杂草的屋檐、还有透风的窗户。整个色调很阴暗,与周围格格不入。本来孩子高兴的拉着我的手往前走,但当她看到眼前的景象时,突然拉停我,皱着眉头问我“爸爸,这个屋子怎么这么破,里面会有人吗?为什么和我们住的不一样?”。我不知道怎么说,只能回答她这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家庭,接着看到一个被围着的小女孩,年龄三岁左右,衣服是很旧的粉红色,蓬头垢面,皮肤晒得黑红,没有什么表情。按说这么小的孩子皮肤应该是很水灵的,表情应该是阳光的,可这些都被贫困生活无情的掠夺了。眼泪一直打转,心里很酸涩,心情被一幕一幕的情景冲击着!孩子松开我的手,拿着自己爱吃的食物走到小女孩前,递给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零食,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拿着不同的食物递给小女孩,虽然那个小女孩的表情还有些木纳,但迟疑一会后还是接过来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站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老师介绍说她家没有劳动力,有三个孩子,老二已经受助于光明之家,在那里生活学习,母亲眼睛有夜盲症,智力也不健全。
想象还是有空间的,但现实很骨感,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境况。接下来我们翻山越岭去走访另外几户。道路坎坷,一路上看到的只有连绵起伏的大山,很多山都是由于地壳变动拱起的,满山都是石块,山体表面只有很少的植被覆盖。俗活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这里只有丰富的石块,农耕很困难,只有大山脚下的小部分土地可以农作。庆幸的是最后一段路上看到了半山的梯田。其他几户家庭的孩子也都在光明之家生活,原因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几个家庭的境况历历在目,刺激着我们的眼球和神经,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几户人家的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红红的很喜人。这也算对家里人的安慰了。当晚我们回到宾馆,心情很是复杂,生活状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关心关爱那些生活在光明之家的孩子,让他们感觉到没有被抛弃。
次日清晨当我们踏入秦皇岛光明之家孤儿院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整齐地喊着什么。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坚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申爸——这是孩子们亲切的对校长申学东的称呼,他给予的不仅是物质上满足170名孩子的生活,更多的是关心孩子们内心的成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进早餐,在这里,孩子们都会先感恩那些给予他们帮助的人。
饭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互动的时间了。我当时很担心,看到孩子们的表情上没有阳光般的笑容,怕和孩子们不能很好的互动。可当第一个活动开始时,便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这当然要感谢来自首师大的张迪老师,她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打破我们彼此间的束缚,我们随着故事的发展,从互相说你好,到挤眉弄眼,再到拥抱。非常自然的拉近我们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考验爱心家庭和孩子们的团体合作,当我们接受任务时,孩子们都非常主动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那么积极,身上透着一股正能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在拔河时候的表情,有的心花怒放,有的斗志无限,有的开心大笑。我们组有幸成为几轮游戏的第一名,孩子们都知道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活动结束后,同行的其他大朋友捐赠给孩子们许多新书,孩子们可高兴了。虽然身不能在路上,但心已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此次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爱还会传递下去。或许我不应该再用孤儿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他们,他们生活在大集体里,有那么多人的陪伴,他们并不孤独,他们的内心会比别人更强大!
回家的路上,问到孩子对这次的活动有什么感受,她只回答我说“他们住的不好,没好吃的,没有玩具,没有动画片很可怜,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虽然对于一个三岁孩子来说,这样的改变还不够明显,但这次活动对我触动很大,以后我会慢慢通过生活的点滴教育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学习光明之家孩子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