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悦稚集团 –
原创:Lily老师
编辑:Elva
【写在前面】相信每位家长在这个五月,经受着“教育角色升级”的持续洗礼。无论大家目前处于何种状况,都希望大家平安健康。并希望通过这篇主教老师lily,同时也是一位四岁男童妈妈的分享,给大家带去更多温暖和力量。
希望您知道:在协助儿童发展的教育道路上,始终有同路人。
我们感受着您的感受,坚持着您的坚持。
我们一样,每天面临类似的问题
初夏的北京,很多家庭开启了居家工作和学习。
而身为一线教师的自己,虽然平时已习惯穿梭于“母亲与老师”身份之间的转换,但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假期,当带着觉察完全沉浸在母亲的角色中时,会发现其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自己去思考。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多数人沉浸于家庭琐事之中,其实这才是我们的修道场。就亲子关系而言,身为父母的我们,无论教育工作背景如何,都会想要提升自己,以免在协助孩子生命的发展上有心无力。例如三餐如何搭配,如何促使学习、工作、生活更加和谐,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如何在琐碎的生活中协助孩子等等。
在这些日子里,大家不用急着去上学、不用匆忙吃饭、不用掐着时间上床睡觉……更多自由的时间由自己掌控,所以更多的“自我”(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开始展现。这好似完备环境内“三小时的工作循环”,在自由的环境中,老师(家长)如何协助孩子、老师(家长)如何照顾环境(家庭)、老师(家长)如何需要团队(家庭成员)配合……这里面处处体现着蒙特梭利哲学。
CASA班的孩子在专注工作
是的,即便是主教老师,即便教育本身就是自己的工作,每天与孩子相处时所面对的问题,其实和每位养育者所面对的如出一辙。
最近我们家里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我家也有“神兽”
前几天,四岁的儿子因为在户外玩得太累,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不愿意脱脏衣服、不愿意洗手、还有伴随而来的烦躁、跺脚、大叫等状态。
虽然凭借职业经验,自己可以很快找到这一系列行为的潜在原因,并知道如何处理。但作为母亲时,目睹这些行为,也难免被孩子的情绪卷入其中。虽然在那一刻,自己的疲惫、情绪也如同孩子那般。但是,“职业力”将我拉回理性思考中。
我默默想:孩子的这个状态,在这些天已经反复出现。例如倾听情绪、讲道理、帮助他做、早点回家不要玩得太久等各种方法都已经用过了。但无论如何,每次自己玩得有点累时,孩子都会发脾气。身为母亲,我可以保证自己每次都很平静地去对待和解决吗?是不是还有其它更适合他的方式呢?
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陪伴儿子恢复平静。
神兽的“日常乖巧”
谈话,帮助孩子化解情绪问题
当天晚上睡觉前,我和孩子进行了这样一段对话。(我们每天晚上都会有聊天时间)
我先问:“你特别想长大,对吗?”(以孩子的兴趣作为对话的开始)
孩子说:“是的。”
我说:“是不是每过一年,小朋友都会长大一岁呢?”(以孩子已知的现象深入。)
孩子说:“我已经四岁了。再过一个生日,我就五岁了。”(这个概念之前有渗透给他)
我说:“是的。(此处先认同孩子的表达)其实,长大分很多种,一种是年龄的长大。就像你说的,每过一年,每个人都会长大一岁。妈妈也是一样的,明年我也会长大一岁。”
我接着说:“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是心的长大。虽然有些人,已经三四十岁,或者五六十岁了。但是,他的“心”还是四五岁的样子。你知道吗?”(当说“心”时,我摸了摸孩子的心)
我知道,在孩子四岁这个年龄,他们还没有推理心智,对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办法理解。所以,我就顺势用他身上的例子,做了一个解释帮助他理解。
我说“比如,你今天户外玩耍回来的时候,其实很累了,不想做那些事情了。但是,你是采用你两岁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因为在你两岁多的时候,还不会说这么多话,所以你在外面玩累了,回到家,就是像今天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你现在已经四岁了。依然还是用两岁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心”没有长大。如果累了,可以用语言告诉妈妈,你可以说“妈妈,我玩得太累了,我现在不想脱衣服,可以休息一会再脱吗?或者说,妈妈,我太累了。你可以帮助我脱吗?”你这样说出来,妈妈就知道你的想法了。”
孩子在一旁很安静地倾听这个“新概念”。
接着,我用自己地例子再做了一个解释,不让孩子感觉到,不是自己没有长大,其实很多大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在成长的过程中。
然后,我接着说“你看妈妈,每天晚上快睡觉的时候,我也会很着急,去催促你做一些事情,或者就没有耐心了。让你感受不到爱了。是不是?”
孩子很认同地点点头。
我说“是的,其实妈妈也是需要时间长大的,也是需要被提醒的。如果我和你说话时,你感受不到爱了,你也可以提醒我。”
孩子再一次点头,这一次感觉他在慢慢品味这段话。接着,他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出门锻炼在等电梯时,孩子突然问我“妈妈,你觉得我的心多大?”我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原来他把我们昨天的对话记在心里了。
之后的这些天里,每次户外玩耍回来,他都不再像之前那样发脾气了,而是采用平静的方式来表达需求,还伴随合理的礼貌语言,使用“请”“谢谢”等等。
孩子到了四岁后,应该具备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他们的表达不当或有情绪时,一定是遇到了“阻碍”。也许是物理的、也许是心理的。但作为成人,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和移除这些“障碍”,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发展。
身为妈妈和老师的双重感悟
在这个假期中,不管是双职工的父母,还是父母其中一方可以在家照顾孩子,我们都不妨放慢脚步,用孩子更容易接纳的方式、用更科学合理的、哲学智慧的方式去解决家庭中那些微不足道,但又弥足珍贵的“问题”(看似问题,其实又不是问题,每一个问题其实都带着成长的礼物)。
但首先我们要保证,当孩子出现情绪或者心理问题时,家长尽量保证不要被孩子卷入其中。可通过自我对话、深呼吸、暂时保持距离等等方式保证清醒,再通过理性思考找到原因。又或者,不急于解决问题本身,而给彼此留有时空的排解阶段。等双方都能冷静平和地看待问题时,再通过有温度的沟通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就像我时常对家长说的:养育孩子,更多的是在“养育自己”。先有了“有准备的成人”,才能出现“准备好去健康发展的孩子”。
夏天悄悄来了,万物皆生长。也让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成长吧!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方悦稚儿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