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小编已经将9月《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的活动视频(《大班健康活动:蒙眼挑战赛》)打包好,供读者下载学习。
视频提取方式:点击文末左下角“”即可获得下载链接,视频提取码:cyac。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中提出:“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基于大班幼儿在户外场地中开展的平衡游戏形式单一、缺乏挑战性,我以轮胎、梅花桩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先是以“蒙眼挑战”为话题,通过挑战卡让幼儿在蒙眼后用脚掌感知轮胎桥面的延伸,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再以改变赛道路径、设置小陷阱,帮助幼儿积累户外场地上运动路线的设计经验;最后让幼儿分组设计新路线并相互挑战。在难度层层递增的游戏中,幼儿不断克服蒙眼挑战带来的害怕心理,达到健康活动中身体与心理适应的良好状态。
1.通过探索蒙眼走轮胎的方法,锻炼在黑暗中的平衡感知能力。
2.能根据轮胎挑战卡进行挑战,积累运动路线的设计经验。
3.具有战胜害怕的胆识与积极挑战的勇气,体验蒙眼挑战成功后的快乐。
1.经验准备: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识别的能力,有搭建和在轮胎上行走的经验。
2.物质准备:眼罩人手1个,轮胎、梅花桩、挑战卡、铃鼓等。
3.场地准备(如下图)
(注:圆形为轮胎,六边形为梅花桩,方形为教师站位,弧形为休息区,矩形为创意挑战区。)
一、热身活动
1.师幼做头部运动(前后左右轻点)、肩部运动(手叉腰上下耸肩)、手腕脚腕活动等动作。
2.听声辨位:教师边走边拍打铃鼓,幼儿闭眼听铃鼓声音走动。
(教学策略:教师与幼儿围着场地一边走一边热身,这种“流动式”热身,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场地环境,也能调动幼儿的活动情绪。在热身环节,教师关注本次健康活动发展幼儿蒙眼平衡走的能力,利用听声辨位等游戏作为热身活动。)
二、基本活动
1.有眼过桥VS蒙眼过桥,感知蒙眼平衡走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玩过哪些平衡游戏?来看看这两张挑战卡,这两关有什么区别?
师:第二关比第一关多一个道具“眼罩”,你们听清楚挑战规则:第一关请你们快速通过轮胎桥;第二关需要你们戴上眼罩,进入一个黑暗世界过轮胎桥,行走时眼罩不能掀开,只能用脚感受轮胎面和梅花桩面的延伸,依次通过直线桥面。(教师站位:通道中间保护。)
师:通过两关游戏后,你更喜欢哪一关?为什么?你是怎么通过的?
师小结:大多数小朋友更喜欢第二关,因为第二关蒙上眼睛后看不见,难度升级,更有挑战性。蒙眼后看不到前面的桥面,可以用脚掌感受轮胎桥面的延伸,让身体得到平衡。
(教学策略:对比体验,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平衡走的方法。现场出示挑战卡,引导幼儿观察两张卡的区别,并尝试探索、交流两种视觉环境下过桥的不同方法与挑战体验。幼儿有了初步蒙眼平衡走的体验,既能为达成目标一服务,也为接下来“蒙眼过弯道桥”做铺垫。)
2.蒙眼过弯道桥,探究路径改变方式。
师:接下来难度继续升级,请你们看清楚这个位置,这回又不一样了,准备给这条桥面转弯了!(出示挑战卡三,请幼儿根据卡片变换场地上轮胎的摆放方向,检查挑战卡与实际路线摆放是否一致。检查完请幼儿自选路线,尝试蒙眼通过弯道桥。完成挑战后在休息区休息、分享经验。)
师小结:通过第三关时请注意,走到转弯的地方用脚向前后探一探,感觉有没有路;通关前也可以仔细观察新路线中梅花桩和轮胎摆放的位置,是怎么转向的,先想一想转向行走时的动作。
3.蒙眼过陷阱桥,升级难度战胜恐惧。
师:你们觉得自己成功了吗?难的游戏还在后面,你们敢不敢再挑战一下?
师:刚才的轮胎桥是实心的,接下来难度要升高一点了。你们除了看不见外,还要注意路上有时候会有陷阱。(出示挑战卡四,请幼儿根据挑战卡变换新路径,取走部分轮胎中的梅花桩。集体校验路线准确后,请幼儿自选一条陷阱桥路线通过。完成挑战后在休息区休息、分享经验。)
师:通过时你们的脚要分辨一下,什么地方脚掌落空,那有可能就是陷阱哦。
师小结:原来路线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材料,还可以减少材料。在走陷阱桥时要注意不能急躁,防止踩空。这个练习就是让我们战胜恐惧,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等着大家。
(教学策略:在蒙眼过弯道桥、陷阱桥的环节中,出示挑战卡后,教师请幼儿自主识别卡片内容并当场将路线变成弯道,紧接着去掉一部分运动材料变成陷阱,以此打开幼儿“可直可弯、能增也能减”的场地设计思路。这既是本次难点的突破口,也是为“合作探索赛道”做准备。以上环节旨在发展幼儿蒙眼中平衡转向行走的能力,同时蒙眼通过空心轮胎需要幼儿有极大的勇气与挑战的欲望,黑暗中的心理适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三个环节中层层递进,不断建设和达成的情感目标。)
4.合作探索赛道,积累场地设计经验。
师:刚刚你们是按照挑战卡挑战的,接下来请你们自己设计挑战卡,和好朋友来玩一玩。
师(强调游戏规则):请你们分为两组,设计好新的挑战卡后,这里有轮胎和梅花桩,请你们一起摆摆试试。挑战后,还可以和另一组交换挑战卡进行挑战对决。
师(提醒场地安排与分工):注意哦,这里是你们的挑战场地(创意挑战区),挑战时要使用眼罩,可以商量游戏中请一个安全员来保护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工?谁负责设计?谁负责搭建?谁负责安全?(幼儿分组设计并挑战,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哪组想分享你们的挑战路线?哪部分最难?你们是怎么通过的?
师小结:今天我们根据挑战卡,用蒙眼的方式进行了各种挑战。你们也可以把现在设计的挑战路线整理成一张新的玩法示意图布置在场地上,请其他大班小朋友也来场地上进行挑战。
(教学策略:教师通过分组的形式,请幼儿以场地现有的材料为主,梳理本次活动积累的场地设计新经验。两组幼儿基于蒙眼挑战赛的经验进行创意设计,逐渐形成新的挑战场地,体现本次活动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三、放松活动
师:请你们拥抱身边的小伙伴,坐在轮胎上互相按摩脚和腿。
(教学策略:放松环节呼应热身,回应运动材料。在活动最后,教师请幼儿在轮胎上拥抱同伴、按摩腿脚结束本次活动,也与热身活动中脚部运动相呼应。)
1.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探索蒙眼平衡走的方法。最初,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思考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蒙眼平衡走的能力。通过观察,我发现大班的孩子都乐意挑战,这是大班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也是满足这个年龄段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途径。因此在环节的设计上,我通过四级挑战满足幼儿对蒙眼平衡走的探究心理,使得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以运动场地设计为基点,遵循循序渐进的理念。从挑战到设计,从战胜自我、克服恐惧到小组设计、相互挑战,实现身体与心理适应的良好状态。让幼儿在经验中形成设计与挑战平衡走的策略,使得体育运动与空间设计有了相互交融的机会,让幼儿的平衡能力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3年9月,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所有活动视频版权归本号所有,视频仅供粉丝下载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领域。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 顾丽娅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 孙佳铭
作者单位 | 无锡市立人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