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font-size: 14px; border: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5px auto; white-space: normal;">
在香港,幼稚园为三至六岁儿童提供服务,开办幼稚园需向教育局注册,并遵守教育局与社会福利署编订的《学前机构办学手册》。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教育局的督学经常视察各幼稚园,并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长和教师提供意见。
幼稚园在规模上有颇大的差异,有些幼稚园只有两、三间课室,有些却有十多间。开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相当于内地的大、中、小班,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
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font-size: 14px; border: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5px auto; white-space: normal;">
1依据一:课程指引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和配合本世纪初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课程改革的路向,课程发展议会修订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并于2007年在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推行。《学前教育课程指引》申明幼儿教育是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的基础,重视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对幼儿的认识和尊重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学前教育机构须按照“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的基本原则来订定课程,必须兼顾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创设启发他们多元智能的环境,透过生活经验、感官的接触、各种探索活动和趣味的游戏,让他们均衡地发展。
2依据二:教学模式|课程模式
香港的幼稚园所采用的教学或课程模式主要有主题教学、方案教学、高瞻课程,也有一些其他的课程模式,如:IB课程(国际文凭课程)/PYP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全语文、多元智能等。在香港,幼稚园一般不会单一的运用某种教学模式。目前主要以主题教学与方案教学为主,或其他两种到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不同模式,其活动区的设置也不同。
3依据三: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活动内容 |
约需时间(分钟) |
|
全日制(含茶点、午餐) |
半日制(只含茶点) |
|
早、午会/全班活动(检查清洁、谈话、日常生活经验分享) |
15-30 |
15-30 |
自选活动——提供不同的角落与材料(例如:建构游戏、创作游戏、探究游戏、语言游戏等) |
95-145 |
75-95 |
体能/音乐/艺术 |
60-105 |
45-60 |
排洗(入厕、洗手) |
40-60 |
20-30 |
膳食(清洁、午膳、茶点) |
60 |
15-20 |
午睡/休息 |
80-105 |
无 |
离园整理活动(活动检讨、谈话、儿歌) |
20-30 |
10-15 |
1室内区角
学习角(或称为小肌肉练习区)
美劳角
科学角/探索角
语文角
图书角
聆听角、幻想角
自然角/种植角
2公共区域的开发与利用
由于场地限制,香港幼稚园会利用园内中间较大的区域设置为公共活动区。例如:大型体能器械区、建构区、运动区、特色区、表演区,等等。
1集中教育与活动区活动相结合
大多是主题教学,与内地有相似之处。即全班同时进行集中教育活动和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
2由教师控制,严格规划,分组轮流
分组方式:由教师事先将本班幼儿按年龄或能力分为三到四个组。
教师指导:由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同时指导幼儿。
活动开展:以Z园一个低班(此园只有低班和高班,此低班幼儿相当于内地的中班幼儿年龄)为例,班级人数:37人。
(1)作息时间安排:
8:00~8:35 |
室内自由活动 |
8:35~9:00 |
排洗、早餐 |
9:00~9:10 |
课题介绍 |
9:10~9:30 |
早操 |
9:30~10:50 |
分组活动 |
10:50~11:05 |
排洗、饮水、水果 |
11:05~11:35 |
大肌肉活动 |
11:35~11:40 |
排洗 |
11:40~12:05 |
午膳 |
12:05~12:20 |
故事 |
12:20~12:30 |
排洗、刷牙 |
12:30~2:50 |
午睡 |
2:50~3:00 |
排洗、梳理 |
3:00~3:25 |
音乐活动 |
3:25~3:30 |
洗手 |
3:30~3:50 |
茶点 |
3:50~4:00 |
总结 |
4:00~5:30 4:45~4:50 |
设计活动/室内自选活动 饮水 |
5:30~5:50 |
故事 |
5:50~6:00 |
排洗整理 |
(2)幼儿分组:将幼儿分为四组。
(3)活动开展情况:
活动开展情况 |
|
9:30~9:50 |
A组:由教师S带领,在语言角进行儿歌教学(功课) B组:由保育员指导在美工角进行颜料印画 C组、D组:由教师T带领在学习角(小肌肉练习)和桌面玩具角分别进行活动。 |
9:50~10:10 |
C组:由教师S带领,在语言角进行儿歌教学 A组:由保育员指导在美工角进行颜料印画 D组、B组:由教师T带领在学习角和桌面玩具角分别进行活动。 |
10:10~10:30 |
B组:由教师T带领,在语言角进行儿歌教学 D组:由保育员指导在美工角进行颜料印画 A组、C组:由教师S带领在学习角和桌面玩具角分别进行活动。 |
10:30~10:50 |
D组:由教师T带领,在语言角进行儿歌教学 C组:由保育员指导在美工角进行颜料印画 B组、A组:由教师S带领在学习角和桌面玩具角分别进行活动。 |
3在室内设置公共区域,不同年龄班幼儿分组交叉进行活动
区域设置:在低班教室设置一个科学区,供全园共四个班级(1个低班,1个中班,2个高班)轮流使用。
活动模式:分组轮流(无全班集中的学习活动)
活动开展:当天轮到高班使用这个公共区域,低班幼儿照常分为三组在自己的教室内进行阅读活动、吃点心、排洗、分组活动或外出进行体能活动,高班幼儿由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在一天(包括上午和下午)共140分钟左右的分组活动时间里,将本班36名幼儿分为7组轮流带领到这个班级,在科学区进行活动。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自由选择与教师监控活动相结合
活动方式:在一个主题背景下,教师事先规划好主题活动内容,设置好活动区。幼儿与教师共同制定每天计划,并在小组活动中自由选择参加活动的顺序,教师根据自己的登记、幼儿自主标记等方式监控是否每个幼儿都完成了每日计划。
教师指导:由两位教师、一位保育教师共同指导。
活动开展:班级—高班,主题—水。
(1)当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8:45 热身运动(早操) |
9:25 小组时间/茶点 |
10:00 体育活动 |
10:50 回家 |
(2)幼儿小组活动
教师通过查看观察记录表、作业完成情况,知道幼儿是否已经完成今天的活动要求。
5幼儿在规范范围内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活动
活动方式:每天参加3个区域的自主选择,早晨入园时进行选择与插卡,或在计划表中进行填写。每天放学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每天推介不同的活动;适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幼儿进行引导;在各个区域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早期教育∣一个有爱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