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陈卓老师
撰文:心乔老师
漫长的暑假又要拉开帷幕,虽然我们这边早就已经考完试了,但是本着放松的想法,我让儿子痛痛快快的玩了好几天。直到今天上午,才用了四小时的时间,做了一份暑期读、写、背计划表——足足4页A4纸之多。
估计看到这儿,很多家长也开始摩拳擦掌,打算借着暑假大干一番了吧?但是,肯定有一部分中高年级家长会发愁:“我也想干,但娃不配合怎么办?”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在本文里我想和大家说说两类孩子的暑假怎么过:一类是普通年级孩子的暑假。另一类是毕业班孩子的暑假。
说到计划表,大家能想到什么?常见的那种《打卡表》吗?
NONONO,我不喜欢打卡,可能我个人自觉性真的没到那么高。打卡让我有种被约束的不适感。
我觉得打卡给人的感觉是“不容有缺”,偶尔的遗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难受。但是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不能按时打卡,过于严苛的打卡模式,很容易导致人们放弃任务。
这一点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暑假如果不让孩子玩,那还要暑假干什么呢?但是玩耍这件事,太HIGH了就会忘了时间,偶尔错过了任务,就会有挫败感。如果再被家长批评了,那就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所以家长可以把打卡的计划表,换成“填坑”计划表。大家可以看看我做的暑期作业和阅读计划表。
是不是看起来和打卡表没什么区别?对,形式是一样的,但是思路完全不同。
每张表都是A4纸大小,所以虽然图看起来小,但实际格子都比较大。如果仅仅是打卡,我完全没必要准备这么大的格子,够打个√就行了。这么大的格子,就是为了能在里面写字 。
从“打√”变成“写上具体内容”,这二者的区别就很大了。
家长之所以焦虑,无非就是总觉得孩子没学习,或者总觉得孩子学的不够多。但是如果孩子把每天所学、所读、所写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的话,家长们可以看看——真的不少。孩子们很不容易的。
而且这种记录方式,就像功勋章一样,一点点的累积起来,给孩子带来的是“成就感”。比起“打卡”那种“盯着漏洞做减法”的方式,“记录成果做加法”是不是更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学呢?
另外虽然表格上把日期都写上了,但是我并不要求孩子每天都做,一张表格能够填满80%的任务栏,我觉得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因为:
没有留白的画面不美,没有留白的人生不幸。
说完作业和阅读计划表,咱们再来说说“背诵计划表”。背诵,一定要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安排。简单的说,就是一次背诵,四次复习。
分别是第一天的傍晚背诵新内容,然后在第二天、第一周、第三周和第七周各复习一次。不理解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给孩子安排的这张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