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陈卓老师
撰文:心乔老师
这句话是我儿子说的,乍看之下,是不是有点伤感?可细看的话,大家就会哑然失笑——这淘气孩子。
他把人的寿命定在100岁,也就是大约36500天,减去他已经活的11年半,再去掉生命最终几年可能会糊涂了,没啥生活质量,算出了31000天这个结论。
听完他的解释,我真是哭笑不得。然后我说:“那你妈妈我的生命还有22000天,我都没急,你担心啥呢?”他一本正经的答道:“我不想死,我更希望你们也能长长久久的活着陪我。”
在动不动就有孩子自残、自杀,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加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现状下,我觉得我儿子的话,很有代表性。
怎么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我看过很多文章:有的说“要教育孩子敬畏生命”、有的说“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还有的说“做人眼光要放长远点”……
我觉得都不对。
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让“人的生命有意义”的教育。就如同钞票——它本身就是纸,当人们赋予了它价值,它自然就成了人人追求和珍惜的对象。
现在有很多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用眼前的一切去换取未来的成功,看似没毛病,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未来是变幻莫测的,是未知的。汶川地震后,我就牢记了一句话:“要珍惜眼前时光,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把已有的人生视作存款,未来的人生视作贷款。疫情这三年,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存款是你封城宅家的勇气,贷款却是你坐立不安的根源。”
同样的,人们幸福、快乐、充实度过的每一段的岁月,都是人们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力量。如果前面的岁月都是苍白、单一甚至空洞的,这个人即使外表成长了,内在也是空心的。
空心人,当然脆弱的不堪一击。这也就解释了很多把成绩视为人生目标的孩子,明明是学霸一枚,怎么一次考试失利就会“纵身一跃”。更别提那些一直都不能在学习上“称王称霸”的普通孩子了。
社会如此之卷,不就是因为所有人都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恐慌?
知识学的扎实,就不会害怕考试;工作能力扎实,就不会害怕挑战;同理可证:人生活的扎实,才不会惧怕未知的未来。
如何给孩子做“生命教育”?我的答案就是:让TA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注意:我说的“为自己而活”并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不学习、不进取,白白的荒废光阴。而是通过家长的正确引导,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玩耍”。而不是做他人的傀儡,按照别人的安排生活。)
在这里插一句我儿子的原话:“0-5岁的生活我都记不太清了,这一段人生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病人不会按照医书生病,孩子也不会照着家庭教育的书籍或者文章成长。本文不长,但意味深长。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启发家长们展开思考的翅膀,引领孩子们学会飞翔。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以便及时获取更新。您也可以把我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者推送给您的亲人朋友,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