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课堂观察】王蓓,吕萍:中班数活动《买礼物》观课报告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观课

       追寻高质量师幼互动,需要做大量基础的支持工作。课堂观察报告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持。

        下面分享王蓓和吕萍合作撰写的一篇课堂观察报告。



中班数活动《买礼物》观课报告

罗山幼儿园   王蓓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吕萍

 

就师幼言语互动状态,我们进行了重点观察。师幼言语互动状态的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四个点:师幼问反馈情况表、师幼言语互动路线图、师幼言语互动时间取样记录表、师幼言语互动具体语言记录表,尽量展现师幼言语互动的全貌,还原真实的教育现场。最终希望能够基于证据地、细致、深入地诊断师幼言语互动状况,发现亮点和问题,提出改进教师言语行为的建议。

一、被观察教师基本情况

被观察的老师——老师,现担任中班教研组长以及中一班的班主任工作。专科学历,从事幼教职业已经15年有余,性格活波开朗、认真负责

老师任教于某某幼儿园,该园创建于20072月,地处浦东新区高行镇,20096月被评为上海市一级一类幼儿园,现有11个班级。

2013913,在一所幼儿园中一班教室,采用合作分类观察的方式,18位观察员观察和记录了高老师执教的中班数活动《买礼物》。高老师采用分组集体教学方式,面向14名幼儿组织和实施活动。

本次课上了34分钟,10:0510:39

二、具体观察结果

(一)师幼问反馈情况

1.教师提问方式:多样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共采用了四种提问方式:语言+表情,有14次;语言+动作,有10次;语言+图片,有2次;语言+动作+图片+音乐,有7次。

整体来看,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多样。

2.幼儿回答方式:点名回答+集体回答

幼儿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幼儿主动回答的有5次,集体回答有8次,点名回答9次。

3.教师反馈方式:多样,能够给幼儿正面的回应——肯定和表扬,但表扬语言贫乏

从教师对幼儿回答后的反馈来看,教师的反馈方式是多样的。表扬有11次,肯定有9次,否定有2次,当幼儿回答不出时问别人的情况有4次,重复幼儿的话有2次,给线索有11次,直接给出答案有7次。值得欣赏的是,教师给予幼儿的线索比较多,能够不断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

从总体来看,师幼问反整体状态处于一问一答一反馈,教师对一个幼儿的回答没有追问、探寻或者诱导等更为深入的互动,仅停留在幼儿回答后给予一个回应就可以了。

环节1:提问4个,幼儿以集体活动为主,教师反馈基本上是“你们真棒!”

环节2:提问4个,以个别幼儿回答为主(语言简单如:“哎”、点头、无反应,无完整的讲述),教师反馈:基本没有回应(嗯)

环节3:提问4个,以个别幼儿回答为主(如:“不够”、不说话、点头、哦)教师反馈:三个问题没有反应,第四个问题“你去那边找”。

环节4:提问 9个,幼儿回答:4个问题没有反应、其次是“对、上面、摇头”、还有就是“这是我的吧!、这里少了一个5。教师反馈:无回应4个、“大家都觉得没问题吗?”“是你自己的,多一人不出了”“请某某某找一个5”。


(此部分问题数量统计上有出入,但基本能够说明师幼互动的基本状态)

(二)师幼言语互动路线:关注主动性强、能力强的幼儿。

 从所记录的师幼言语互动互动路线图看,教师与1个幼儿言语互动次数最多,是9次,1个幼儿6次,4个幼儿4次,1个幼儿3次,3个幼儿2次,2个幼儿1次,2个幼儿没有互动。

整体来看,教师比较关注主动性强,也就是经常举手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也往往是能力较强的幼儿。

【课堂观察】王蓓,吕萍:中班数活动《买礼物》观课报告-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三)师幼问反馈的具体语言

1.问题的数量

 根据教师记录的情况,对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根据各个环节作了粗略的统计。大致来看,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共提出了33个问题,可以说整个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

2.问题的质量

 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能够按照家庭人口数买相应数量的礼物;体验买礼物游戏的快乐。从环节与目标的匹配度来看,四个环节中第二个环节“说说爱家人的理由”在目标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

 从每个环节的目标与问题的匹配情况看,第一环节中的“是谁”的问题显得没有必要,只要问“几个人”就可以,而且教师提出的“几口人”问题,似乎也不符合日常用语,更适合的提问可能要使用“几个人”。第一个环节中的问题,可以缩减,直接提出“全家福里有几个人”而不是“是谁”然后提出“有几个人”,因为“是谁”在这里意义不大,同时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都能够从全家福中看出爸爸妈妈和宝宝。因此,第一环节的问题可以从7个整合到3-4个。

 第二环节“说说爱家人的理由”可以整合进第一环节或第三环节,采用类似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很爱我们,照顾我们,现在要过重阳节了,我们给他们买个礼物好吗?”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可以追问“在买礼物之前,我们要先干什么?”或者“在买礼物之前,我们要先列一个购物清单,怎么列呢?”就可以非常顺畅地进入第三个环节。

 第三环节“买礼物送家人”,教师原有设计中比较清晰,出示购物单、提出购物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意图在于让幼儿看懂购物清单,而不是让幼儿自己列购物清单,这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列清单的方法。列清单其实是数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购物清单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幼儿学会列表格,也就会把“人数量”一一对应上了。

第四环节是“讲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预设。而这部分的问题最多,也反映出幼儿的学习效果。从教师的提问来看,幼儿出错率比较高,有幼儿并没有领悟教师教学的意图。如第四环节的问题5-13都能够体现幼儿未做到“11礼物”。

教师提问的具体语言

环节

实施中提出的问题

预设的问题

环节1:看全家福说照片上有谁,共有几口人?

1.  全家福里有谁?

2.  是谁?

3.  有多少口人?

4.  三口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5.  三口人加上爷爷奶奶有几口?

6.  这是谁,几口?

7.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1.  说说照片上有谁?

2.  共有几口人?

3.  说说有几口人?

4.  他们是谁?

环节2:说说爱家人的理由。

1.  你爱不爱爸爸妈妈?为什么?

2.  爱不爱爷爷奶奶?

3.  要不要表达对他们的爱意?

4.  想不想给家人买礼物?

1.  你们家里有几口人?

2.  分别是谁?

3.  你和他们在一起开心吗?

4.  为什么?

环节3:买礼物送家人

1.你们能看懂购物单吗?

2.我这里有大购物单,谁来试试?

3.这张卡片是什么意思?

4.这是几?

5.他们家有几口人?

6.谁来说说买几份?

7.谁来试试?

8.你们想不想给爸爸妈妈买礼物呀?

9.你们好了吗?

1.    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嘛?

2.    谁来说说看?

3.    想一想家里有几口人,用数字几来表示?

4.    要买几份礼物,用数字几来表示?

 

环节4:讲评

1.  你们家里有几口人,买几份礼物?

2.  看看买了什么礼物,他们都买对了吗?

3.  你怎么买的礼物?

4.  这里什么地方不对?

5.  他买了两盒够了吗?

6.  还有什么问题?

7.  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

8.  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9.  为什么买不一样的?

10. 看看,现在礼物买对了吗?

11. 乐乐,你会买吗?

12. 再粘上几个就对了?

13. 我看到有的礼物买的不一样,为什么?

没有预设

 

3.具体语言质量

教师语言质量比较平淡,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注重把握活动现场幼儿即时产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而更注重自己教学的流畅性,从而截断幼儿思维、忽略有价值的小结、流失了活动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四)教师语言分布

通过对教师言语活动进行时间取样观察,执教教师语言主要集中在提问、反馈、讲解内容、指导活动上。维持纪律有4次。

三、评价和建议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师基本素养良好。

2.教师提问方式多样。

3.教学秩序、教学常规较好,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师。

4.教师反馈方式多样,能够给幼儿正面的回应——肯定和表扬,并根据数活动的特点不断给出幼儿线索去思考,也不时地给出正确的答案。

5.教师能够抓住数活动的特点,以问题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不断激发幼儿的思维,并不断深入,力图让幼儿认识到“人数的匹配与转换”问题。

(二)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教师反馈幼儿的语言需要进一步丰富,如表扬、肯定的语言能够做到个体关怀,即能够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给予恰当的反馈。教师在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时,应能够做到发现幼儿回答中的传达出的信息:没有领悟教师的问题、回答错误、回答内容部分正确、回答内容完全正确、回答内容很精彩、回答内容混乱、回答内容与教师提问不相符,等等。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做出问题调整、重复问题、请别人回答、把幼儿错误的回答内容转化成一个问题、给予肯定和表扬等等。

2.面向全体幼儿的情况需要改进,多关注不积极举手、能力方面可能不太强的幼儿。

3.教学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精致化。此节课时间拖长了十几分钟,第二环节可以省略,把相应的内容简化处理后融入第一环节。第一环节和第三、四环节的问题进一步精炼。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如强调如何列购物清单,提高第四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引出买礼物问题——讲解如何购买礼物——幼儿操作——讲评”的操作顺序,使教学逻辑和脉络更加清晰,去掉关系不大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节约教学活动时间,也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该文得到作者的授权!

      

相关内容:

1.【教学案例】董悦:设计开放性提问——“一课三研”大班语言活动《江上渔者》的过程与思考

2.“一课三研”《小鸡捉虫》:一次小班幼儿定向运动的实践与反思(1)

3.“一课三研”《小鸡捉虫》:一次小班幼儿定向运动的实践与反思(2)

4.“一课三研”《小鸡捉虫》:一次小班幼儿定向运动的实践与反思(3)

5.【教学案例】诸丽君:及时、机智回应幼儿——“一课三研”小班语言活动《小动物过桥》的过程与思考

6.【教学案例】“一课三研”《啄木鸟》: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与反思

7.【课堂观察】怎样避免简单重复幼儿的回答——小班科探活动《小动物逛公园》课堂观察与分析

8.可视化教学反思过程:从教学设计文本入手

9.【课堂观察】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与记录(1)

10.【课堂观察】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与记录(2)

11.【课堂观察】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与记录(3)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课堂观察】王蓓,吕萍:中班数活动《买礼物》观课报告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