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或班级公约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或班级之中,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不乏存在,且大多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与约束功能。那么,如何才能使其朝着所期望的良性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这是怎样的班级?尽管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相近,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中途接手的班级,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尽可能详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从其个人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摸清,同时对班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何规划与期盼等也要心中有数。所有这些是管理好一个班级最重要的前提。
第二,有无必要制定?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并非所有的班级都得制定班规或班级公约,比如班级人数不多,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自觉性与目标性较强,这样的班级则没有必要再制定条条框框,即便制定了也起不到更大效果。
反之,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控制力较差,问题不断的班级则有必要制定班规或班级公约,以约束并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使其引导学生朝着崇善求实的方向发展。总之,是否有必要制定班规也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切忌搞一刀切。
第三,怎样制定?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班规或公约都出自班主任之手。实践证明,这不是明智之举。有效班级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支得力能干的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能上能下的激励氛围。
由他们来召集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结合学校要求、班级实际以及相关规章之后,反复酝酿与充分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并张贴于教室内醒目的黑板上方,供全班同学随时监督注视。
殊不知,全班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制定的班规一定比出自班主任一人之手的班规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与生命力。
第四,如何执行?再好的班规,如果没有刚性的执行力,则同样不会产生任何效应。由此,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执行机制与奖惩措施,要做到每一天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检查与记录。
班主任要带领班级管理团队对每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绝不姑息与拖延,同时定期公布处理结果与每位学生的常规考核得分,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通过群体注视来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举止,从而将学生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逐步矫正或消灭于过程管理之中。
诚然,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绝非易事,需要班主任老师在充分了解班级实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或公约,还要不折不扣的加以落实与执行,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积极上进、你追我赶的良好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形成。
请坚信,尽管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但它们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绽放。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此文刊登于《江苏教育报》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