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旋妮
审稿主任|探长
(共1834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有很多家长在刚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难免会担心害怕,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会穿衣服上厕所等等。所以有时候难免会在家长群里面问东问西,想让老师拍个照片看看孩子的情况。
引言
而群消息一多,这便给其他家长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们来说,好不容易休息一下,还要忍受微信群聊天的消息轰炸。
设置免打扰吧,又怕错过老师发的消息,于是有些家长不堪忍受这样的骚扰,开启了互怼模式。
一个幼儿园的家长微信群,因老师发了一张班级照片,引发了两家长之间的挑刺互怼。
原来,其中的一位宝妈发现老师发自己孩子的照片有点少,让老师多发一些视频,不要仅限于图片。另一位家长不耐烦了,说道:“想看孩子,自己在家看个够就行了,送什么幼儿园啊。”
于是就挑起了两位家长的“战争”,其实也是这位家长出于担心孩子,想让老师多拍几张照片看看,自己能安心些。
但由于这是集体活动,老师不可能单一就只拍一个孩子的照片,家长还是要谅解老师的工作,她们在校园得以看着孩子的安全为主。
从家长互怼这件事情,其实我们从侧面也能看出一个家长的情商,而无情商的家长,其实也是子女的悲哀。
在群里互怼,不仅会引起老师的不悦,也让其他家长感到厌烦,家长很可能会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某个孩子,这就会让那个被议论的孩子遭到同学的嘲笑或孤立。
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换位思考,多为对方考虑一下,说话讲究方式方法,就会解决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换位思考”,是成功沟通的良好前提
家长们对孩子肯定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但是家长们肯定也有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当我们遇到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工作时,难免也会委屈或者气愤。
●所以我们做事情前,最好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带来什么不方便的话,就要学会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语言了。换位思考,能以人心换人心:
首先,要和对方好好相处,正确的认识自己,礼貌的对待别人;
其次,要对学生,对其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予以理解。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作出妥当的行动,这样既不会招人喜,也不会惹人骂,最终消除隔阂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尊重别人,才能更好的沟通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想要和其他家长或者老师好好沟通这件事情,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到对方足够的尊重。
一方面来说,尊重别人能够方便进行沟通;
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只是班级的一份子,并不是班级的所有者。如果不想孩子的生活被干扰到,那么就要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即使是自己有着足够被特殊照顾的要求,那么也应该在充分沟通之后,再提出自己的请求,这样对方就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引起他人太多的意见。
家长的举动,也会言传身教影响到孩子
★家长要考虑到矛盾的爆发,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在班级群里面,或者在家长群里面大放厥词,或者因为一点点的争端而闹出很大的矛盾的话,也只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面被孤立起来。
如果因为家长的种种行为,从而导致孩子在校园的生活受到影响,那么这也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所以不必要争锋相对,家长们不应该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由孩子来买单。
只需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有些事情才会迎刃而解。
★合适的沟通,是建立合作共赢的法宝
所有的关系都是在聊天和联系之中建立起来的,说白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共赢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作为老师,也应该提供孩子的近况,经常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而家长们之间也应该相互交流、互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吸取对方的经验。
这三方从来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作共赢的关系,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能把对方放在对立面上。
●只有做好了自己的行为,并且让对方理解自己,达到共情,才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
即使是遇到针尖对麦芒的情况,也不要计较过多细节,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退那么一小步,有些问题就会巧妙地被化解掉。
而有时家长的担心其实是没必要的,孩子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要强,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应对集体生活,也要信任老师的能力。
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放学之后和孩子玩角色互换的游戏,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模仿,来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而且家长平时接送孩子时,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一下,这样也是可以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的。
辣妈语录:
虽然家长都关心自己的孩子,但还是要多一点共情能力,站在老师和其他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别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
家长们,你所在的家长群,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辣妈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