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知道孩子的画,画的是什么?
如何引导孩子个性创作?
是否可以直给创意?
孩子说不会画,怎么办?
一系列疑问和困惑,
8条作品评价原则来帮你!
01
打破刻板认知
我们知道作品的主人是孩子,
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天性。
国外幼儿园举行的校企联合活动,引导发散孩子的想象力,再让艺术家翻译给家长们理解。
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呼吁家长们不要高控要求孩子的作品要迎合自己的口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儿童画总是强烈地透露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所以评价儿童画不能以成人对儿童画的刻板认知去对待。
02
聚焦儿童情感
1.画的都一样怎么办?
孩子们的画面如果千篇一律,这是老师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作品可以加入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使内容更加充实饱满接地气。
图片来源:昆明康贝儿幼儿园
中班《彩色雨》中孩子的借形想象已经非常成熟,如此艺术感,不说还以为是哪位大师作品。
图片来源:北师大新标准幼儿园(东营园)
大班《墨晕中的故事》中孩子的借形想象呈现各不相同,充满稚气的表达。
2.材料单一怎么办?
材料的选择能避免作画形式上单一。除了油画棒水彩笔,我们可以运用的作画形式还有水粉,丙烯,版画,水墨等等。
材料的选择运用中还要注意收集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世间万物皆可作为美术活动的材料。
3.内容单一怎么办?
美术活动可以结合任意学科和任意感官加以表现。
特别是幼儿在表达认知时并不局限于单一视觉方式去呈现,例如其它感官呈现的作品《我的妈妈正在给我包饺子》。
1.如何保护作品的创造力?
引导发散想象力的培养是儿童画的重要方面,但是老师们纠结的多是要不要直给创意,如果直给了岂不是违背了孩子是作品的主人?
肯定是不能直给创意的,也并不是任意美术主题活动都能作为孩子的范本学习,单纯直给的美术活动方式或美术主题非但不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2023秋季学期创新型幼师美育成长计划
主讲:薛文彪老师
《“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策略》
解读美育的内涵与价值
聚焦师幼有效互动质量
欣赏式探寻儿童创造力
10月17日 13:00,即将开讲!
*扫描下图二维码了解详情
2.主题不明确怎么办?
画面主次不明显,老师们引导过程中要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去引导孩子。
3.构图不饱满怎么办?
儿童画构图不饱满,会感觉是未完成的随笔作品,老师们在引导过程中需要准确刺痛孩子的需求点。
4.孩子说不会画怎么办?
这种情况多半是学习了简笔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会逐渐停滞,容易出现没教过不会画,坐等老师过来单独指导的情形。
如果学习了螃蟹的简笔画,那么往后我们大概率是见不到其它螃蟹家族了,所以尽量避免简笔画的学习。
4.色彩概念化了怎么办?
假设一个班级的画天都是蓝的,云都是白的,那是很可怕的,这也是简笔画概念式的上色学习,要尽量避免。
天有时候也不是蓝色的,云有时候也不是白色的。
03
找准评价内涵
1.是否应该夸赞孩子的作品?
那些言不由衷,只会让孩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诚意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建立自信所必需的表扬在孩子心里的分量。
要真实的表扬,画面中确实有出众出彩的地方,实在没有,最简单的就是不要赞美。
2.是否可以批评孩子的作品?
过度的批评比言不由衷的赞美伤害更大。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完全避免批评,恰到好处的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在创作中找到自我。
切记:作品完成之后不可批评。过分强调结果可能会忽略创作本身的重要性。
感谢为本文提供素材的优师教研会员单位
部分素材via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侵删
说在最后
如果儿童美术作品千篇一律,
美育教育将毫无意义。
让我们打破刻板认知,
聚焦儿童情感,
保留艺术本身灵动的乐趣,
鼓励大胆想象,
让孩子们尽情地在纸上驰骋吧!
优师教研
作者:小张老师
优师教研与1000+幼儿园、100000+粉丝、300000+孩子共创美术的快乐和奇迹,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创意童年!
关于教材
总部热线:幼师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幼师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幼师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幼师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幼师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投稿合作
来稿请备注园所+姓名+联系方式
交稿邮箱:2926573939@qq.com
关注“优师教研”
期待您的到来